
楊廷和像
本期提要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在武宗去世、新君未至時,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挺身而出、正色立于朝堂,以為國為民的擔當精神安定政局、革除弊政,及時推出了一系列積極的改革措施,為時局穩(wěn)定及后續(xù)時代的開啟奠定了基礎。
公元1520年,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倒數(shù)第二個年頭。明武宗在位期間荒疏朝政,致使社會經(jīng)濟不斷惡化,各種矛盾空前尖銳,使乃父明孝宗勵精圖治所創(chuàng)造的“弘治中興”如曇花一現(xiàn)般消逝。
1521年,武宗去世。在武宗去世、新君未至時,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挺身而出,安定政局、革除弊政,進行了一場改革,為嘉靖、隆慶、萬歷時代的開啟奠定了基礎。
平穩(wěn)天下
武宗統(tǒng)治后期,佞幸江彬擅權,他誘惑武宗巡幸多地,招致群臣反對,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等人多次勸諫,“語極危苦”,但武宗一概不理。1520年秋九月,明武宗在“御駕親征”捉拿反叛藩王朱宸濠的回鑾途中,于淮安清江浦積水池釣魚時,因所乘小舟沉沒而落水,在左右將其救出后即身染重病,最終不起,于次年三月去世。
武宗尚無子嗣,其父孝宗皇帝又無其他子嗣,朝局頓時緊張起來。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奉太后之命到內(nèi)閣與楊廷和等商議繼任新君人選。但此時手握重權的各位佞幸為求后福都各有支持人選,楊廷和為防止他們插手干預,趕緊下令關閉內(nèi)閣大門,而后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條款,建議由明武宗從弟、興獻王之長子朱厚熜(即明世宗)繼承帝位,得到閣臣梁儲、蔣冕、毛紀的支持。
應當說這個建議是合情合理的,明代非常重視儒家禮法制度,朱厚熜是武宗祖父憲宗支系堂兄弟里血緣關系最近且又年長者,由其繼承皇位最為合適。商議妥當后,楊廷和等人在令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回奏太后的同時,又恭候于左順門下,直到太監(jiān)以遺詔、太后懿旨名義宣布,“天下事大定矣”。
楊廷和當之無愧是國之重臣,歷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并兩度擔任首輔。楊廷和為人性格安靜慎重、頗有風度,為文明白暢達、法度嚴謹,十九歲就登進士第。楊廷和少年成名,他的兒子楊慎更被認為是明代三才子之首。幾乎盡人皆知的《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楊慎的手筆。王夫之評價楊慎的詩,“三百年來最上乘”。
安定政局
繼任新君的人選雖定,但掌權的江彬集團仍未剪除,朝局仍不穩(wěn)定。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楊廷和以其高超的謀略和出色的膽識,經(jīng)過一番周密部署,最終消滅江彬集團。
武宗死后,楊廷和先是立即解散由江彬統(tǒng)領的豹房官軍,不讓江彬參與守城等事宜,削其兵權。此舉引起了江彬的猜疑,他稱病不出,卻暗地里安排心腹、以觀其變,在東、西、北三禁門埋伏兵士,又讓心腹許泰去探聽楊廷和的意思。
楊廷和是何許人也,居官多年,見了多少風風雨雨,立即洞悉其陰謀,在許泰等人大罵江彬時,故意“以溫語慰之”,并專門寫信感謝江彬“大事幸賴鎮(zhèn)定”,以麻痹江彬。
接著,楊廷和又火速與閣臣蔣冕、毛紀等商議,利用江彬與宦官集團的矛盾,說服大宦官魏彬、溫祥等人,并請溫祥疏通張?zhí)?。而后,以坤寧宮安獸吻必須由江彬親自參與為由,將其誘捕,并迅速逮了他的同黨李琮、神周等人,為嘉靖初政掃清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