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22年醞釀《小城春秋》 破獄故事流傳天下
在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小說《小城春秋》被顯眼地擺放在陳列室的展柜里?!缎〕谴呵铩纷髡吒咴朴[,1910年出生在廈門。破獄斗爭的英勇傳奇讓這位進步青年深受震撼,跟朋友提起想把此事寫成小說。朋友將消息傳到黨組織后,一位叫傅樹生的共產黨員找到高云覽,交給他一本記載著“劫獄事件”的油印小冊子,囑咐他不能透露破獄者的真實信息。
接到黨的任務,高云覽非常激動。1930年秋末,他揣著小冊子,一邊教書,一邊撰寫中篇小說《前夜》。《前夜》被普遍認為是《小城春秋》的前身。但《前夜》未能實現高云覽“以劫獄為線索,以地下工作為背景”的寫作意圖,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環(huán)境讓他無法安定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是他當年只有20歲,閱歷還不夠豐富。
高云覽最終動筆寫《小城春秋》是在1952年,距1930年已有22年。這些年里,高云覽參加過左聯,在抗日戰(zhàn)場上當過戰(zhàn)地記者,后又遠赴南洋從事抗日救國活動。他一直保存著那本小冊子,他希望能將破獄斗爭更好地寫出來,為此他這樣寫道:“我不量力地想用我的生命來寫這件黨的光輝史詩,寫那些死在國民黨刀下活在我心靈里的人。”他廢寢忘食地創(chuàng)作并六易其稿,1956年,年僅46歲的高云覽因病去世,同年底,《小城春秋》正式出版。
《小城春秋》僅在作家出版社就發(fā)行百萬冊以上,被譯成多種文字。1981年,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小城春秋》走上熒幕。借由小說和電影,廈門五二五破獄斗爭壯舉傳遍海內外。
【傳承】
現場感悟在線聽講
喚起百年紅色記憶
走進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內的“廈門破獄斗爭歷史陳列”,不僅能看到詳細的圖文資料,也可以掃描展板上的二維碼,進入由廈門市博物館開發(fā)的線上導覽頁面,了解更多和破獄斗爭有關的歷史信息,在線收聽講解,觸碰驚心動魄的破獄斗爭歷史。
據悉,2005年廈門市博物館組織專業(yè)人員利用舊址布置“廈門破獄斗爭陳列”,接待觀眾參觀。“廈門破獄斗爭陳列”共分三個部分:破獄斗爭展室、刑具(復制)展區(qū)以及監(jiān)獄實景區(qū)。其中破獄斗爭展室主要借助圖片資料詳細介紹破獄斗爭的經過。刑具(復制)展區(qū)和監(jiān)獄實景區(qū)則采取實景再現和場景模擬等方式,讓參觀者直面歷史的殘酷,感悟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
多年來,廈門破獄斗爭舊址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他們在這里追憶紅色歷史,傳承革命精神。廈門市博物館也在不斷地對破獄斗爭舊址進行設施修繕和展陳提升,守護廈門人共同的紅色記憶。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石碑。
【聲音】
檳榔小學陸秋凡:
今天歲月靜好
是先輩用生命換來的
第一次踏進真實的監(jiān)獄,第一次正面接觸曾經血腥的斗爭,墻面上一段段鏗鏘有力的文字向我們訴說那激烈英勇的戰(zhàn)斗。這個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歲月靜好,是他們用血用命換來了我們如今和平美好的每一天。
檳榔小學洪阮煜祺:
飲水思源 心潮澎湃
參觀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通過珍貴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心潮澎湃,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對比革命先烈的艱苦斗爭,我們現在生活實在是太優(yōu)越了。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飲水思源,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學習革命先烈們的勇敢和智慧,珍惜他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以英雄為榜樣,奮發(fā)圖強,認真學習,長大后努力為社會、為國家多作貢獻。
(文/記者 郭 睿 通訊員 姚 冰 圖/記者 張奇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