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思明南路451號的廈門破獄斗爭舊址。
臺海網5月2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明天是5月25日,思明廈港片區(qū)又會開啟它繁忙又平靜的一天。但在90年前的這天,上午9時,一聲槍響打破了平靜。那聲槍響,就是從思明南路451號傳出。
1930年5月25日,廈門破獄斗爭震驚全國。這是一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革命行動。由于準備充分,參加破獄斗爭的同志英勇無畏不怕犧牲,在敵人防守嚴密的思明縣監(jiān)獄內成功解救出我黨40多名同志,在我方無一人傷亡的情況下,斃敵6人,取得戰(zhàn)斗的完全勝利。
這次破獄行動喚起了處于革命低潮期我黨我軍和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壯大了我黨我軍的力量,堅定了戰(zhàn)勝敵人的信心和勇氣,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成為我黨領導武裝斗爭的紅色經典,在中共黨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了永久的紅色記憶。該事件后被廈門籍作家高云覽寫成長篇小說《小城春秋》,并翻拍成影視作品,傳誦至今。
縝密調查精心籌備
1930年初,一批又一批的蘇維埃干部和紅軍游擊隊員被捕,押往思明縣監(jiān)獄。在只有60多平方米的兩間牢房里,關押了40多位革命同志,包括原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陳柏生、中共廈門市委書記劉端生、潛伏在國民黨廈門市黨部內工作而被捕的共產黨員謝仰堂等,他們不僅要忍受十分惡劣的環(huán)境和殘酷的刑罰,還隨時都面臨著犧牲的威脅。
此時,福建的革命形勢發(fā)展很快,急需大量革命干部。為營救獄中的同志,中共福建省委和廈門黨組織決定武裝破獄。省委成立了破獄委員會,由省委書記羅明、軍委書記王海萍、組織部長謝景德、共青團省委書記王德、軍委秘書陶鑄組成,由互濟會主任黃劍津任秘書長。
為了確保破獄全勝,破獄委員會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充分了解了敵人的武裝力量、看守所的結構及管理狀況。
完成調查研究的任務后,破獄委員會制定了一個周密、嚴謹、切實可行的破獄方案,并根據方案所提出的兩大任務,成立了由陶鑄任隊長的特務隊和由謝景德任隊長的接應隊。經過一系列的訓練與討論研究,方案細節(jié)最終敲定,破獄行動按計劃開展。
10分鐘干凈利落完成任務
1930年5月25日,是星期日,軍警和看守人員相對松懈,這天又是農歷四月廿七,按當日潮汛,上午九時正是開始退潮的時候,接應船可以較快地駛離廈門港,開往停歇點同安。
那天,老城區(qū)一早就熱鬧起來了,特務隊隊員有的偽裝成探監(jiān)的親屬,有的假扮成賣楊梅的小販和游客。當時一組隊員抱著餅干桶假意探監(jiān),監(jiān)獄的值班看守起了疑,命令搜身。千鈞一發(fā)之際,一名隊員果斷開槍擊斃了副看守長盧永忠。
槍聲就是破獄行動開始的信號,埋伏在外的特務隊隊員擊斃執(zhí)勤的門警和警備隊長,砸鐵鎖,開牢門,剪腳鐐,放出同志,在10分鐘內,干凈利落地完成任務。
后方群眾積極接應營救
破獄的槍聲剛剛平息,被營救出來的同志分成三至五人一組,在接應隊員的引導下,穿越小巷,沒入露天市場的人群里,直奔廈港的“打石字”碼頭,登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兩艘木帆船。帆船順著剛剛開始退落的潮水,急速駛離廈門島,先繞過鼓浪嶼再往東轉,穿過高崎、集美海峽,直至深夜抵達停歇點。
被救出監(jiān)獄的同志如何撤退到安全地帶?廈門文史專家彭炳華曾數次到彭厝、珩厝、蟳窟、東園調查考證破獄斗爭停歇點。“當時的同安,群眾基礎好,位置也較偏,所以在劫獄前,福建省委就指示同安縣委負責選定可靠據點作為出獄的停歇點。同安縣委遂將彭厝、珩厝上報,羅明、王德、陶鑄親自到彭厝、珩厝考察。”彭炳華說,1985年舉辦的“5·25廈門破獄學術討論會”,羅明、王德都還健在,他從兩位老革命的口中得到了珍貴史料,也進一步印證除了彭厝外,珩厝亦是廈門破獄的停歇點之一。
當時參與劫獄使用的兩艘木帆船,一艘是彭厝的藥店“合安堂”平時所用的運輸船,另一艘則是珩厝對面、大嶝蟳窟村民謝石水的船。后來,這些被救的同志被分批安全轉移到閩西革命根據地,繼續(xù)投入革命斗爭。
名片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原為清廈門海防同知署監(jiān)獄,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1912年民國政府將其改為思明縣監(jiān)獄。1930年5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領導下的黨組織為營救被捕的革命志士,武裝攻破思明縣監(jiān)獄,救出40多名革命同志。為了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1982年,廈門市政府將思明縣監(jiān)獄舊址更名為“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中共廈門市委、廈門市政府將其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國務院將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破獄斗爭舊址設有展廳,還陳列有和當年事件相關的物品及書籍。今年4月,舊址開始進行整體修繕,展廳進行全面改造提升。
人物
陶鑄,湖南祁陽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陶鑄轉戰(zhàn)南北,功勛卓著,先后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廣州起義;成功領導和組織了震驚全國的廈門破獄斗爭,組建了閩南工農紅軍游擊總隊和閩東游擊隊;陶鑄一度因叛徒出賣,身陷囹圄,在監(jiān)獄中堅貞不屈,秘密組建獄中黨支部,同敵人進行斗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陶鑄為和平解放北平、解放湖南作出了重要貢獻,并在改編起義部隊、組織南下工作團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陶鑄曾先后擔任廣東省和中南局主要領導、黨和國家領導人職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