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廈門總工會舊址,它外墻全紅,當?shù)厝肆晳T稱它為“小紅樓”。(廈門市總工會 提供)

廈門總工會舊址原貌。(記者 林銘鴻 翻拍)

臺海網(wǎng)3月5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推開思明區(qū)大同路土堆巷68號紅磚樓的大門,讓我們沉下心來,感受廈門工人運動的輝煌歷史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
日前,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與廈門日報社主辦的“踏尋廈門紅色足跡”活動走進廈門總工會舊址,20位來自廈門日報小記者團的小學生實地參觀采訪,深入了解廈門工人運動的風雨歷程,緬懷革命先輩,致敬這座城市中的英雄。
【現(xiàn)場】
科技復原總工會成立場景 帶您回到歷史現(xiàn)場
在一樓廈門工人運動歷史展廳,小記者們一邊認真觀看展板,一邊聆聽講解員的講述。一張張黑白照片、一個個感人的革命故事、一件件飽經(jīng)滄桑的文物、一組組鮮活的數(shù)據(jù),讓小記者們仿佛穿越歷史,看到了20世紀20年代廈門工人奮起反抗剝削壓迫的場景……
“有誰知道廈門總工會是什么時候成立的呀?”講解員話音未落,很多小記者便齊聲回答 “1927年1月24日!”“是的!同學們真厲害!廈門總工會成立后,組織領(lǐng)導了‘二五加薪’等革命運動,標志著廈門工人運動進入一個嶄新時期……”講解員詳細講解了每塊展板,小記者緊跟著她移步參觀,認真聆聽,不時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快看快看,二樓有人在點蠟燭照明呢!”幾名小記者指著總工會舊址的升降模型激動地說。“各位同學真善于觀察!這是采用科技手段模擬廈門總工會成立大會當晚的情景。當時,因為電力不足,工人們點燃蠟燭來照明。”講解員及時給予說明。
展館三樓展示的是羅揚才和楊世寧兩位烈士曾工作和休息的場所,通過形象的場景復原,讓參觀者們得以一窺他們生前戰(zhàn)斗、生活的情景?,F(xiàn)場,小記者們與講解員積極互動提問,并認真記下了這兩位革命者與廈門工人運動的相關(guān)歷史故事。
活動結(jié)束時,小記者們表示,通過這次參觀學習,他們進一步了解了廈門工人階級在大革命時期的貢獻,一定要珍惜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隨行參觀的幾位家長也表示,這是一次革命足跡的追尋,更是一次生動的愛國愛黨教育活動,了解了本地這段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后,很感慨,也很受激勵。這不僅在孩子的心里種下紅色種子,也讓父母懂得了傳承紅色基因的現(xiàn)實意義。(記者 翁華鴻 蒙 婧 通訊員 姚 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