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經歷數次修繕
“小紅樓”舊貌依在
正當廈門國民革命運動蓬勃發(fā)展的時候,廈門國民黨右派公開叛變革命,悍然發(fā)動了反革命事變。1927年4月9日,國民黨軍警包圍“小紅樓”,逮捕了羅揚才、楊世寧等工會領導人。6月2日,羅揚才、楊世寧二人被秘密殺害于福州。
工會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廈門的工人運動被迫轉入地下。此后,“小紅樓”被改作民宅使用,陸陸續(xù)續(xù)有居民入住。但是,廈門工人并沒有被反動派的屠刀嚇倒,他們又勇敢地投入新的斗爭。
20世紀80年代以來,“小紅樓”至少經過三次修繕,保留了紅磚外墻、圓拱式柱廊等基本外觀。20世紀90年代開始,總工會陸續(xù)收回舊樓,將“小紅樓”改為“廈門總工會舊址紀念館”。曾經磚木結構的樓面,也于1999年重修時改為混凝土結構。2018年,“小紅樓”又做了全面維修,修舊如舊,還原原始風貌,以更好地延續(xù)傳承歷史。
如今,“小紅樓”正門的橫梁上,懸掛著一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葉飛上將題寫的“廈門總工會舊址”牌匾。樓前立著一塊文物保護石碑顯示,這是1961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保單位。走進“小紅樓”,大門左側墻面上,有兩塊1963年立的白底紅字牌匾,其中一塊寫著“一九二七年一月,在共產黨員羅揚才等領導下,于此成立了廈門市總工會……”,彰顯出這一建筑的歷史價值。(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姚 冰)

▲小記者在廈門總工會舊址參觀。(記者 林銘鴻 攝)
文史專家盧志明說, “小紅樓”是廈門工人階級與共產黨近百年親密關聯的見證。“這里走出了廈門黨史的杰出人物,帶領著工人階級在抗戰(zhàn)時期參與廈門抗敵后援工作,并在解放戰(zhàn)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工會組織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破壞后,工會工作即使轉到地下,仍是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新中國成立后,工會組織繼續(xù)發(fā)揮著黨聯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作用。”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guī)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將迎來廈門市工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市各級工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牢把握工人運動時代主題,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廣泛深入持久開展群眾性建功立業(yè)和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勞動技能競賽活動,持續(xù)推進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大力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為推動廈門高質量發(fā)展、服務新發(fā)展格局作貢獻。

▲紀念館內的羅揚才宿舍復原。(記者 林銘鴻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