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25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今天,備受期待的影片《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就要在全國公映。熱盼已久的球迷、觀眾終于可以走進電影院,通過電影重溫熱血的“女排精神”。
影片上映在即,思明區(qū)青少年排球聯(lián)隊總教練何云舒更是難掩激動。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這位出身于“排球世家”的女排前“國手”被聘為影片的技術總指導,參與到演員選拔、訓練、配音指導等工作中。

何云舒。記者 唐光峰 攝
“等了很久,盼了很久,相信這部電影一定可以激勵又一代人!”日前,何云舒接受本報專訪,講述她參與影片攝制的故事。
從北京到廈門
劇組千里迢迢“找上門”
“您好,請問您是何云舒老師嗎?我是《中國女排》(《奪冠》原名)電影劇組的副導演。我們通過相關體育部門的推薦,想請您來當這部電影的技術指導。”2019年6月1月下午,正在場邊盯著孩子們練習發(fā)球的何云舒突然接到了這樣一個電話。
劇組為何會千里迢迢地從北京找到思明,找上何云舒呢?這還得從何云舒與中國女排的不解之緣說起。
何云舒出生在一個排球世家。她的母親蘇彩霞是鼓浪嶼走出的中國女排前“國手”。作為上世紀60年代中國女排主攻手,蘇彩霞可以說是新中國第一代女排人。耳濡目染之下,何云舒自小就展現(xiàn)出過人的排球天賦。
1989年初,何云舒正式進入國家隊,和隊員們先后奪得亞洲錦標賽冠軍、亞運會冠軍、世界錦標賽亞軍、世界杯季軍。如今,何云舒的女兒李西瑩也投身于排球運動。今年17歲的李西瑩正在為上海青年女子排球隊效力。一家三代排球人,是國內排壇少有的佳話。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她的“觸電”經歷。2016年,何云舒就為《青春拋物線》擔任過排球技術顧問。這樣的“跨界”背景,再加上許多退役的優(yōu)秀運動員無法脫產進組,讓劇組認定何云舒是技術指導的不二人選。
其實,在這通電話前,一向關注女排的何云舒早就知道陳可辛導演要籌拍中國女排題材電影的消息,“這部電影將是一部展示女排精神的史詩級作品。有機會參與其中,我當然愿意全力以赴。”何云舒說。
立下“軍令狀”
一定不讓隊伍“掉鏈子”
雖然口頭答應了,但何云舒心里有些忐忑。“當時,思明區(qū)正在全力備戰(zhàn)第20屆市運動會,全區(qū)6支排球隊伍都在我手上,我這一走,孩子們怎么辦?”何云舒說。
2008年,在歐洲“漂”了12年的何云舒帶著女兒回到廈門。2009年,她作為義務教練,為廈門市第二實驗小學組建起女排隊,和母親蘇彩霞一起帶著孩子們訓練、比賽,并屢獲佳績,思明區(qū)青少年排球的種子也就此慢慢萌芽。到了2017年,作為思明區(qū)專業(yè)排球運動員進校園的第一人,何云舒被思明區(qū)青少年業(yè)余體育學校聘為排球聯(lián)隊總教練。
兩難之下,何云舒向思明區(qū)青少年業(yè)余體育學校校長吳志勇報告了這件事。吳校長問了她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么想給這部電影當技術指導?”何云舒回答:“我們那一代很多人是看了《排球女將》以后走上排球之路的。我相信,這部片子一定會像《排球女將》一樣,激勵又一代的人,讓孩子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聽完何云舒一番話,吳校長也動容了:“好吧,你去吧!這是中國排壇的一件大事,能為這部電影出力確實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不過,你要記住,不管走到哪里,一定要把‘思明’兩個字記在心上!”
何云舒說:“是思明區(qū)給了我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延續(xù)夢想的平臺,我的初心就在這里!”為此,何云舒還立下“軍令狀”,保證參與電影攝制的同時實時關注孩子們的訓練,絕不讓隊伍“掉鏈子”。后來,在第20屆市運會中,思明區(qū)奪得小學男排、高中男排比賽的冠軍,何云舒用行動踐行了她的承諾。
在劇組總部,何云舒第一次見到導演和主創(chuàng)人員,“一見面,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各種問題就鋪天蓋地而來,我心里還在想,是不是在面試我呀。后來才知道,大家是真的有一大堆的疑問等著專業(yè)人士來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