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教練”
“你為啥這么不近人情”
20多天的封閉開始了,何云舒也把“魔鬼教練”的角色進行到底。
2.24米高的球網(wǎng)一側(cè),教練員站在木凳上,拋球、扣下。另一側(cè),隊員奮力撲倒救球,摔在地上,又爬起來,繼續(xù)接球……這是電影中的一幕,也是訓練場真實的一幕。
“這批演員都是各高校女排隊伍和專業(yè)隊退役下來的,有一定基礎。但她們沒想到來劇組還要接受這么高強度的訓練。因為,我是按照中國女排的標準來要求她們的。”何云舒說。
有一次她要求隊員做“八字滾翻”,“有個女孩身體不舒服,動作不到位,被我說了幾句。”何云舒回憶,當時女孩情緒崩潰了,哭著說:“何導,你為什么這么不近人情,不就拍個電影嗎?何必這么較真?”女孩一哭,其他女孩也委屈起來。
何云舒雖然心疼,但她并沒有妥協(xié)。她告訴姑娘們:“中國女排之所以是中國女排,因為她們是拿命在練,大家心里都憋著一股勁,要證明我們中國人行!我現(xiàn)在的訓練只是讓你們感受一下,如果連這點苦都吃不了,你們就不配代表中國女排!”訓練場外的陳可辛聽說了,只說了一句話:“都聽何導的。誰不行就換掉!”這句話,也讓何云舒更堅定了自己的帶隊理念。
對普通演員如此,對“腕兒”,何云舒同樣不留情面。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年演員彭昱暢。“第一次見他時,他因為通宵工作,人很憔悴。這種狀態(tài)怎么能演女排金牌教練?所以我對他非常嚴厲。”何云舒說。但彭昱暢非??炭?,每天大家都去吃飯了,他還在練習。這讓何云舒很佩服。
播撒“火種”
讓女排精神激勵更多人
“這是一個非常認真、非常較真的團隊。”何云舒說,為了還原真實,劇組對于細節(jié)的追求達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

何云舒(左)在劇組與陳可辛導演探討。
“劇組的工作人員一遍一遍看錄像,讓我在一旁解說,發(fā)球的人是誰,站在哪個位置,用的什么動作,盡力還原真實場景。”何云舒說。小到服裝、伙食、宿舍安排……每一個細節(jié),劇組都“考據(jù)”出來,一遍又一遍拉著何云舒進行核實確認;為了一句臺詞,何云舒陪著鞏俐在錄音棚里和劇組磨到連午飯都錯過了……如今回想起這些點滴,何云舒依然歷歷在目。也正是這樣對細節(jié)的瘋狂把控,讓她堅信,這部片子一定會成功。
女排精神好似一顆火種,一代代人被它感召、受它鼓舞,激發(fā)出奮進的動力,這力量源源不斷。“我相信,這部電影會告訴你,什么是中國女排,什么是女排精神!”對于片子的上映,何云舒萬分期待,她也希望更多人走進電影院,通過光影去感受中國女排那永不言敗的精神力量。
(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夏思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