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作文題(全國I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后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yè),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yè)。后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鬃诱f:“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jié)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fā)言稿。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福建高考作文怎么寫?
福建作文題目提供的材料介紹了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的史實:管仲想殺掉公子小白,他暗算公子小白時,箭射偏了,射到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鉤,公子小白沒死。鮑叔牙(鮑叔)和公子小白比管仲和公子糾更早回到齊國,公子小白當(dāng)上了齊國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齊桓公,他決定以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yīng)該請他來當(dāng)宰相才對。”齊桓公說:“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dāng)宰相。”鮑叔牙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公子糾。”齊桓公就請管仲回來當(dāng)宰相,結(jié)果把齊國治理得非常好。
簡單地說,福建作文題就是“三選一+發(fā)言稿”。語文老師說,命題要求中的“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jié)合你的感受和思考”需要引起考生足夠重視,也就是說,考生需要在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三人中選擇一人。
雙十中學(xué)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梁建忠提醒,作文要求考生寫發(fā)言稿,在班級讀書會上參與討論,延續(xù)了近年來高考作文考查交際語境寫作的傳統(tǒng),寫的是偏向?qū)嵱玫奈恼?,考生對這類文體并不陌生。
那么,如何“三選一”?福建省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廈門一中老師鐘斌提供了以下思路:
選擇齊桓公:齊桓公任用了以前的敵人管仲為相,甚至尊稱管仲為“仲父”,體現(xiàn)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寬容大度,“寬以濟猛”“政是以和”的政治哲學(xué)。“尊王攘夷”這一口號的提出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遠(yuǎn)見和政治智慧。他察納雅言,不計前嫌,包容管仲,重用和信任人才,最后成就霸業(yè),體現(xiàn)了一代英主胸襟寬廣、知人善任的美德。考生應(yīng)分析批評任人唯親、拉幫結(jié)派、心胸狹窄、缺乏包容,最終浪費人才、埋沒人才、喪失機遇的現(xiàn)象,并就如何不拘一格、知人善任、唯才是舉提出意見和希望。
選擇鮑叔牙:鮑叔牙最可貴之處是甘于屈己的胸襟、知人識人的眼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為了國家集體,無私推薦他人的伯樂更為難得。正如司馬遷所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當(dāng)下,為了一己私利和小我利益,嫉賢妒能、爭名奪利、不擇手段的人和事屢見不鮮,建立和諧競爭、能者優(yōu)先、家國為重的公平的人才選用機制,弘揚鮑叔牙的“君子之德”,意義重大。
選擇管仲:不易深入分析,也不易出彩。材料對管仲的信息提示不夠,難度較大。管仲任職期間,對內(nèi)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尊王攘夷符合當(dāng)時的政治正義,為此孔子贊他“如其仁,如其仁”。但是材料中沒有提供這些信息,部分考生可能無從下筆。
(記者 佘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