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傳承人洪樹德的外孫女陳嫣
讀完金融 卻與泥巴打交道
出生于1992年的陳嫣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宋代名窯“珠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傳承人洪樹德的外孫女。從天津大學金融專業(yè)畢業(yè)后,陳嫣跨專業(yè)讀了陶瓷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后,她開始全身心傳承和弘揚珠光青瓷傳統(tǒng)技藝。

陳嫣研究珠光青瓷技藝。
外公研究陶藝60余年,媽媽放棄國企高薪也投入傳承,這讓小時候的陳嫣十分自豪。陳嫣成績很好,高考時考上了天津大學金融專業(yè)。上大學期間,陳嫣關于陶藝的知識不斷增加:外公去開會,她常陪伴左右;外公去當評委,她也常跟前跟后。在專攻藝術研究生前,她已經(jīng)懂得了很多陶藝理論知識。
然而,當真正全身心投入陶藝時,陳嫣發(fā)現(xiàn),這門技藝深不可測。在最初的實踐中,陳嫣做出的成品常常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濕坯是完整的,干透就裂開;干透還是完整的,燒完也裂了;燒制后,釉色出現(xiàn)色差也是常有的事。”陳嫣不得不反復試驗,不斷與溫度、厚薄、釉色等較勁,積累經(jīng)驗。僅紋樣刻畫的刀法,陳嫣就苦練了三四年,刻掉了兩三千個杯子。
2018年初,陳嫣全家人突破了高溫青瓷釉與低溫三彩釉之間的燒制壁壘,首次將“同安窯珠光青瓷”與“漳州窯素三彩”兩項省級非遺技藝結合,成功燒制出了“珠光三彩流連瓶”。瓶上,珠光青瓷的單刀刻牡丹紋與素三彩瓷的淺浮雕魚蓮紋完美結合,正是出自陳嫣之手。
陳嫣告訴記者,很多人認為非遺離日常生活很遠,她想扭轉人們的這種誤解,讓非遺走進大眾日常生活。為此,她積極參與“非遺大課堂”等教學,最近更是開了“陶瓷姑娘”抖音號,專門介紹非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