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南中學 | 本月每周兩次“小走” 國慶節(jié)后將逐步“大走”

■業(yè)內(nèi)看來,讓學生自由選課,更有利于揚長避短。 校方供圖
每周二、周四下午的第三節(jié)下課鈴聲一響,杏南中學高二的學生們就背起書包往教室外走,去大會議室上物理、歷史、化學。這是他們的走班上課初體驗,學校稱之為“小走”,等國慶后再“大走”。
杏南中學教務處邱世良老師介紹,高二學生選擇“語數(shù)英+物理”的組合有6個班,“語數(shù)英+歷史”組合的有4個班,這10個班為行政班。10個行政班中,有5個班是固定班,學生不用走班,分別是1個“語數(shù)英+歷史+政治、地理”班,1個“語數(shù)英+歷史+生物、化學”班,1個“語數(shù)英+物理+化學、生物”班,2個“語數(shù)英+物理+生物、地理”班。
邱世良說,目前學校共有11個組合的走班,學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個月在上原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小走”嘗試。每周二下午第四節(jié)進行物理、歷史走班,周四下午第四節(jié)進行化學走班,沒選化學的同學自由活動。邱世良說,目前實行穩(wěn)步走班,先讓師生適應,國慶節(jié)后將重新調(diào)整,逐步推進,從而開始全面走班。
【應對】
對班級管理提出新挑戰(zhàn) 師生都要適應新變化
在廈外高二年段長闕永華看來,讓學生自由選課,對他們的發(fā)展更有利。過去文理分科,一部分學生存在偏科現(xiàn)象,他們可能不喜歡某個學科,但因為選了文科或理科,不得不讀?,F(xiàn)在,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真正喜歡、擅長的科目,更有利于揚長避短。
廈門二中教務處主任鄭少群也認為,放開讓學生自由選課,有可能讓一些學生實現(xiàn)“彎道超車”,因為他們都是選擇自己最有優(yōu)勢的科目。
對學生來說,走班最直觀的變化,是每人都有兩個班級、兩個班主任、兩個同桌。其中,有些學校把走班班級里的班主任稱為“導師”。而老師要適應的新變化會更多一些。比如,在廈外,有一個走班班級的學生來自七個行政班,這也意味著該班一個學科就需要七個課代表,才好收發(fā)作業(yè)。
闕永華坦言,走班的到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學校除了16個行政班的班主任,還有10個走班班級的導師,都得承擔班級管理工作。而且,走班班級的管理,對老師的要求更高。因為走班學生來自不同班級,下課就散了,這些學生怎么融合,怎么形成班級文化,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同樣需要適應變化的,還有年段管理者,他們也得改變過去的管理模式。
“雖然跟過去比,老師更辛苦,管理也更難,但一切為了學生,也是值得的。”闕永華說,學校一直是從服務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學生的選擇,盡力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