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學迷
中學辦手寫文學刊物
曾用筆名“文耕”

記者
從簡歷上看,洪老的學歷是高中肄業(yè),早年經(jīng)過商,后來才改做了歷史老師。這和大多數(shù)文史學者的“科班出身”實在有些不同,能談談洪老同文史結緣是從何時開始的嗎?
其實我二哥很小就是個文學迷。他在念鼓浪嶼英華中學(1942年-1943年)時就辦了一本刊物,叫《曙光》吧?把志同道合的同學聚在一起,那時候的出版刊物可都是用手寫的。

老四(洪樵甫)

洪卜仁
是《曙光》沒錯。我喜歡文學是受大哥洪篤仁的影響,他作文寫得好。我從初中開始就很喜歡看書,四大名著那時都看完了,巴金的小說、散文也都看了,還有茅盾、魯迅等。當時我周邊也有些愛好文學的同學,大家就說出點錢,一起搞一個文學社,我做主編。有個同學叫陳以章(已去世),字寫得很漂亮,就讓他來負責手寫。
二哥過去還有個筆名叫“文耕”。要按學歷算,二哥其實只有高中一年級。不過他上過私塾,在古典文學方面有較深的功底。

老七(洪貽德)

洪卜仁
確實,當時課余時間基本都泡在書里了,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是很重要的。那時沒有代溝的說法,什么事大家都可以討論。父親也很支持我讀書。1944年父親因生意關系積勞成疾,我便停學照顧父親,從學校離開后,我提出還想繼續(xù)讀書的想法,父親也非常支持,請來李禧擔任老師,為我在家補習中國古典文學,包括四書五經(jīng)、唐詩宋詞,持續(xù)了兩年多時間。
二哥他自己也一直保持著學生年代的文學興趣,始終筆耕不輟,有段時間去做生意,但也一直堅持寫作。我記得,(上世紀)50年代就跟別人合寫了一本小冊子出版。

老七(洪貽德)

洪卜仁
1945年父親過世了,我在父親和別人合股的金銀首飾鋪擔任店員,1950年開了文具店,而后文具店合營,我還做過五聯(lián)文具公司副經(jīng)理。出書是1956年,第一本公開出版的書,是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鄭成功收復臺灣記》,記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