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文史挖掘百花齊放
回顧2014年,在鼓浪嶼整治提升的帶動下,類似《鼓浪嶼華僑》編撰這樣的鼓浪嶼歷史、文化挖掘梳理工作,呈現(xiàn)出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態(tài)勢。
文/記者 黃曉波

《琴書》是一封寫給音樂的“長情書”。
1、“小百科全書”《鼓浪春秋》交付出版社審校
有些成果落在紙面上。
要論傳播力,故事最容易——今年年初,以挖掘、弘揚鼓浪嶼的歷史文化為宗旨的《鼓浪嶼的故事》第一輯編印出爐,隨后以每六周一輯的速度,一連編印了五輯。書如其名,整套書以故事的形式,著眼于島上歷史上的風云人物及社團組織,72篇故事,覆蓋了弘一法師鼓浪嶼閉關(guān)修行的緣由、巴金與鼓浪嶼的傾心一晤、島上曾經(jīng)的神秘“幫派”廈門共濟會秘史等等。同期完成的,還有填補鼓浪嶼口述歷史空白的《鼓浪嶼口述實錄》。
音樂之島,少不了音樂書典。今年年中,《琴書——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圖典》首發(fā)?!肚贂酚晌宕笳鹿?jié)和五個附錄組成,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館藏鋼琴的深厚文化底蘊和人文故事,是一本關(guān)于鋼琴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在附錄中,讀者可以感受到胡友義家人、好友對他的深深緬懷和敬意,了解鼓浪嶼作為“鋼琴之島”、“音樂之島”的藝術(shù)內(nèi)涵。從另一個層面講,《琴書》也被視為胡友義以鋼琴博物館為載體寫就的一封給音樂的“長情書”,作為面向鼓浪嶼游客的珍貴旅游紀念書,成為鼓浪嶼旅游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升級的樣板與鼓浪嶼申遺及對外交流的重要材料。
時至年末,除了完成大綱的《鼓浪嶼華僑》外,一套定位為“小百科全書”的《鼓浪春秋》叢書也已交與出版社審校。這套叢書由外地文史專欄作家寫作,本地文史專家編審,按照經(jīng)濟、人物、宗教等七個類別分為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