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
首趟車為什么不載客?
臺海網(wǎng)1月1日訊 (海峽導(dǎo)報記者 崔曉旭)廈門地鐵1號線,按照運營計劃,6:30發(fā)出當日的首班車。但實際上,在此之前,早早已有首趟車發(fā)出。不同的是,這趟車不載人。“這趟是‘壓道車’,經(jīng)過一天的載客,對正線區(qū)域包括接觸網(wǎng)、軌道等進行維護保養(yǎng),為電客車載客提供前提條件,服務(wù)市民。”運營一公司車輛部經(jīng)理余小平說,“‘壓道車’速度不快,通常以25-35公里速度跑。”
據(jù)悉,“壓道車”首趟車根據(jù)當天運行圖排班,通常5點左右從高崎停車場和廈門北車輛段分別發(fā)出。
地鐵車輛停在哪里?
地鐵1號線,24列車投入運營初期。每天運行結(jié)束,這些車都停放在哪里?
據(jù)介紹,1號線地鐵車輛檢修場所設(shè)置“一場一段”,即廈門北車輛段與高崎停車場。
高崎停車場作為電客車及工程車的停放、運用、檢查和整備工作的場所,電客車在停車場內(nèi),主要接受日常檢查與故障處理。
廈門北車輛段坐落于廈門北火車站北側(cè),除具備停車場的功能外,還是電客車高級修程的地方,同時也是電客車、工程車檢修的管理中心。廈門北車輛段是電客車檢修的管理與指揮地,任何攜帶疑難雜癥的電客車只要在廈門北經(jīng)過一番檢修,必然“藥到病除”。
余小平介紹,在廈門北,擁有具備廈門特色的電客車主要修程,名曰“精益修”,將普通的電客車周檢、月檢、年檢拆分并重新編組成以月為單位的“精益修”修程,起到更好地利用小客流時間段回庫檢修并壓縮扣車檢修時間的作用。同時,廈門北車輛段也是電客車實施高級修(架修、大修)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