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3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魏文)我從事教育新聞采編18年,《學堂》是海峽導報精心打造的教育周刊,2005年4月創(chuàng)刊,至今已經(jīng)12年,成為有一定影響力、成熟的教育周刊,受到家長、學生和教育界人士認可。



臺海網(wǎng)3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魏文)我從事教育新聞采編18年,《學堂》是海峽導報精心打造的教育周刊,2005年4月創(chuàng)刊,至今已經(jīng)12年,成為有一定影響力、成熟的教育周刊,受到家長、學生和教育界人士認可。
臺海網(wǎng)3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駱余民)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前行。18年來,導報一直堅持做一份有責任的市民報、一份值得市民信任的市民報,做市民的發(fā)聲筒。 過去18年里,導報為民生推出了多個欄目,《追問》就是其中之一。《追問》一出現(xiàn),就一直打著“群眾牌”,走群眾路線,以...
臺海網(wǎng)3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你有說法,我有說法,大家說法,才是好說法?!墩f法》專欄創(chuàng)辦于2004年,自面世以來,報道了許多市民關注的典型案例和熱點事件,受到廣大市民的肯定和贊揚,也先后獲評“福建新聞名專欄”和“廈門新聞名專欄”。 轉載侵權,該怎么治?擅自...
臺海網(wǎng)3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彬彬) 從導報破蛋出生的那天起,從第一位讀者接到第一份散發(fā)油墨香的報紙起,我們的報道也就有了底氣,有了力量。 也因為有你們的關注、你們的愛心、你們的智慧,才有了“記者幫”。18年來,“記者幫”介入各種大小事,小到一個破損的井蓋,大...
▲導報駐臺記者吳生林在李敖臺北家中與其玩自拍 臺海網(wǎng)3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楊思萍)臺灣名嘴那可都不是簡單角色,哪個不是身懷絕技、戰(zhàn)力十足。 然而,不管是多么大牌的名嘴,導報記者都要使出渾身解數(shù)采訪到他,不管他的言辭多么犀利,通通都要接受我們抽絲剝繭般的大...
臺海網(wǎng)3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提及兩岸關系,海內(nèi)外媒體常用“北京”和“臺北”指代雙方。作為大陸唯一一家主打涉臺新聞的都市報,要為讀者呈現(xiàn)大陸對臺政策和臺灣內(nèi)部情勢的新動向新趨勢,在北京及臺北的“力量存在”不可或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導報駐京、駐臺記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