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報告是如何產生的?基因編輯技術是什么?“昆侖號”造橋機是如何運作的?……在科普講解大賽上,這些“高大上”問題都有通俗易懂的解答。11日,2024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廈門賽區(qū)比賽在廈門市培訓中心舉行,來自全市多領域的60位選手同臺競技,講述廈門科創(chuàng)故事。
本屆參賽選手來自社會各領域,既有科普教育基地的講解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還有工程師、醫(yī)護人員、高校師生等,年齡跨度從“00后”到“60后”,涵蓋多齡段、多層次、多領域。選題更是五花八門,如北斗監(jiān)測、JF22超高速風洞、微塑料、氮化鎵、地表形變監(jiān)測系統(tǒng)……
現(xiàn)場,選手們基于自己擅長的科普領域,圍繞科技發(fā)展熱點,用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語言,配合實驗、表演、動畫視頻和PPT等最直觀的形式,將前沿科技、科學原理條分縷析、講解透徹。
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來自廈門理工學院的韓思月榮獲一等獎;廈門理工學院的韓飄逸、胡婕榮獲二等獎。他們將代表廈門市參加2024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
據(jù)悉,作為廈門市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廈門預賽已連續(xù)舉辦九屆,是目前廈門市范圍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強的科普講解競賽。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科學技術局、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思明區(qū)人民政府主辦。(記者 林梓健 通訊員 陳君玉 林梅清)
來源:新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