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魚頭的爸爸
講述人:陳勇超
我的爸爸是個好父親,什么事情都會為子女考慮,他一生從未對我們說過愛字,但和他相處的一點一滴,我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愛意。
他是一名廚師,一生忙碌,大多時間都在做菜養(yǎng)家。老了之后,他為了家人享受好滋味還是會經常做菜,直到他七十多歲了還能自己“主刀”操辦出好幾桌美味佳肴。能讓膝下子孫們吃得開心,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上世紀末,當時我年紀還很小,家里孩子多,我的父親外出干活維持我們的小家。他幾乎是不分晝夜地勞動,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經常在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去村里的水井打水,挑水回來,把家里的一些事情料理完后,又馬不停蹄地外出做工。
壯年時的他喜歡烹飪。記得一開始,他在一個建造海堤的施工隊里當伙夫,當年可沒那么多車輛或機械,人們修海堤,靠的幾乎全都是人力,爸爸經常一天要煮好幾大鍋飯,炒很多菜,才能滿足施工隊的伙食需求。當年他處理白蘿卜時,經常要刮掉很多皮,他舍不得把這些皮扔掉,把它們收起來清洗干凈,簡單處理一下曬干了,拿回家給我們吃,那滋味別提有多美味了。
爸爸后來走上了廚師的道路,一度還曾自己開過小飯館,不管是什么菜,只要他觀摩一下,很快就能學會。他做的糖醋排骨和香煎海魚是我的最愛,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吃。
直到現(xiàn)在我還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年爸爸吃魚都只吃魚頭魚骨,他說魚頭魚骨更香,但明明魚頭魚骨就是肉少的部位。家里要是做點咸粥,他總是避開好吃的豬肉、海鮮,把好吃的都留給我們。他總說,孩子需要營養(yǎng)才好長大,大人干體力活只需要吃面食就夠了。
爸爸臨走那幾年患了慢性病,只能盡量延長生命的那種,已經年老的他,經常背著我們偷偷自己一個人去醫(yī)院看病,就是不愿意給后輩添麻煩。他說自己還能走路,不需要人帶,他一個人能行。好說歹說,他才終于同意以后都由后輩陪伴他去看病……
爸爸的一生其實很平凡,沒有弄出多大的事業(yè),但從他身上,我卻感受到父母之愛的偉大,作為他的子女,我一直感到很自豪很驕傲。
爸爸三年前走的那日,是個初冬的暖陽天,那天的陽光,就如同他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
我很想念我的爸爸,特別是清明時節(jié)。我經常希望他能入我夢中來,我想要看到他那和藹可親的臉,想要再吃他親手做的糖醋里脊以及香煎魚,有他的夢,都是甜的、美的。
(海峽導報記者 林彬彬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