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輩子,我們還做親母女
講述人:黃伊飛
媽媽離開我已經有兩年多了,每每想起她,心里總是會隱隱作痛。
我媽媽是老來得女,有我的時候,她已經48歲了。她之前是廈門一家電子廠的職工,為了照顧我,她放棄了部分退休金,提前退休。后來,爸爸在外面欠下高利貸,媽媽就一個人到菜市場擺攤賣菜,每天起早貪黑,一個人撐起了家。
媽媽的性格很要強,爸爸在外面欠債后,她也不愿意向那些親戚們開口借錢,一個人賣菜賺錢還債。在我的印象中,媽媽是個既摳門又大方、既嚴厲又慈愛的“雙面人”。
說她摳門,是因為在我從小到大的印象中,她是個連自己的衣服都不舍得買的人,穿的衣服全部都是我阿姨給的二手衣服;她也不愿意給我錢買零食;擺攤賣菜的時候,她餓到胃疼也不舍得去飯店吃飯;去菜市場買菜,她也要跟商販討價還價半天,能砍一毛是一毛。
長大后,我才明白媽媽的“摳門”從來都只是對她自己,她對我一直以來都是大方的。小時候,我身體比較虛弱,經常生病,為了給我調養(yǎng)身體,她會找人借錢花八九百元給我買補品。大學畢業(yè)后,她會花兩千多元給我買一臺筆記本電腦。媽媽離世前兩年,生病住院時,她拿出了三十萬的存款,她說一部分是她的養(yǎng)老錢,一部分是給我的嫁妝??吹侥敲炊噱X時,我有些震驚,但回想起她的“摳門”,原來她早有打算,她怕等她老了,我還沒長大,給我攢下傍身錢。
媽媽對我的愛是嚴厲又慈愛的。在生活上,她會盡量滿足我的要求,給我做我想吃的飯菜,即使我出去和小朋友玩耍,把衣服弄破了,她也不會過多責罵我,只是默默地把破洞縫好。
但她對我的教育是嚴厲的。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學習跟不上,考試沒考好,回家后,她就“威脅”我,跟我說不好好學習,就出去當乞丐,并順勢給我一個碗,把我往門外推。“威脅”完之后,她就語重心長地跟我講道理,讓我明白文化的重要性,激勵我努力學習。
小時候,有人跟我說過,我不是我媽親生的,我媽媽這么大年紀了不可能生下我,當時我根本沒理會,因為我覺得我媽媽對我毫不吝嗇的愛,絕對不是非親生媽媽能做到的。直到上大學時,我在媽媽的箱子里找證件,無意看到了一張領養(yǎng)證明,我才知道原來我真的不是我媽媽親生的。
其實,當我知道我跟媽媽沒有血緣關系的時候,我內心是無感的,媽媽打小對我的愛,讓我明白,血緣關系不是衡量親情的主要標準,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間認定的親情,對我來說親情遠勝于血緣,我想媽媽應該也是這么想的。
媽媽,您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謝謝您這輩子的養(yǎng)育之恩,下輩子,我們還做親母女!
(海峽導報記者 鄭麗金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