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外婆
講述人:心上茉莉
外婆病重需要人照料。母親告訴我這消息,我只思忖幾秒即決定:“把外婆接我家來!”當我在清晨時分睜開雙眼,卻恍然清醒:這一切只是昨夜夢境,我已再無回報外婆的機會。
悲從心起。外婆已離去二十七年,依然是我的心頭之痛。
多少人童年的溫馨記憶,皆少不了自家外婆——溫和慈愛,樸實善良,勤勞能干……我又怎能例外?外婆滿是皺褶的笑臉,紋絲不亂的花白發(fā)髺,月白色棉布大襟衫,耳垂上小小的金環(huán)……至今深刻于心。
小時候的我依戀外婆,向往去到小鎮(zhèn)外婆家,睡在外婆身邊。外婆帶我一起出攤賣仙草,用針給我挑刺一點兒也不疼;外婆給嘴饞的我買扁食湯,搖著蒲扇為我納涼講故事;外婆難得來我家作客,我興奮得不知如何是好,纏在她身邊舍不得走開半步。
賢良好脾性的外婆命卻不那么好。外婆是外公的續(xù)弦,幾位舅舅姨媽非外婆所生,外婆也不是我的親外婆——母親是外公偶然從外鄉(xiāng)抱養(yǎng)回家的。外婆沒有自己親生的兒子,唯一的親生女兒、我的小姨媽也嫁至他鄉(xiāng)。
生計艱難的年代,或許人們無心無力無暇有多余情感和精力分予與自己無血緣關系的人。外公去世后,外婆便只剩孤零零一人。還好母親和小姨媽孝順貼心,只是小姨媽嫁至外鄉(xiāng),終究無法照顧外婆太多,這個擔子便落在母親身上,可母親也是要工作的。
那些年我常被父母派遣為外婆送一日三餐。外公去世后的外婆家,每日早晨不再卸下一塊塊門板,讓臨街的房屋寬敞透亮,我須得推開緊閉的小門,穿過陰暗清冷的前廳走至后廚。外婆總是一人獨坐在窄窄的后廚,只燒一個小煤爐,用于溫熱我送過去的飯菜湯水。
也許是急著上學和同學們玩耍,也許是年少的我心浮氣躁不喜冷清,又或許是日日送餐讓我有些麻木倦怠,總之那時我并不在外婆家停留太久,常常只和外婆說幾句話敷衍了事很快就離開,盡管孤單的外婆見到我很歡喜,總想和我多說上幾句話。
孤獨多年的外婆卻活了90歲高壽。外婆病終時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只能在遠方壓抑自己的悲傷獨自愴然淚下。我覺得外婆早該解脫離去,她不應在人世遭受那么多凄苦委屈,可當那一天真的到來,真正失去,心卻被狠狠揪痛。那時的我只想獨自跪在外婆墳前,在無人的山野嚎啕痛哭,淚水盡流。而這個愿望終究未能實現(xiàn)。
外婆如同一粒塵埃從世間消失得悄無聲息,沒有留下任何與她有關的物件,連一張照片也沒有。只有她的面孔她的模樣在我腦海永遠清晰無比,就像有些傷痛永遠不會消失,擰在心里的結(jié)永遠也不能解開。千次萬次想,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要盡己所能,好好再愛外婆。
可惜,沒有如果。
(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