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其他入選的項目
古塤(xūn)
塤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樂器。塤自秦漢以后,主要用于歷代宮廷雅樂,以后逐步退出官方舞臺,流入民間,瀕于湮沒失傳。趙良山等音樂界有識之士,從理論認證、樂器的革制、樂曲的創(chuàng)編、演奏技巧的豐富、樂器樂曲的推廣傳播等各方面努力實踐,使塤重返現(xiàn)代藝術舞臺。
集美端午龍舟賽
集美端午龍舟賽有200多年的歷史,并在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推動下,得到巨大發(fā)展。集美端午龍舟賽從民間自發(fā)組織,發(fā)展到以政府為主導,群眾積極參與的活動,在海內外影響越來越大。
素菜制作技藝
南普陀素菜起源于南普陀寺廟素齋,以選料嚴格,制作精細,堅持素料、素作、素名為特點,融合宮廷素菜之精細,民間素菜之天然,寺院素菜之純正,融閩南特色的素食與宗教文化信仰于一體,形成具有閩南特色的素食文化。
傳統(tǒng)香制作技藝
制香是指制作佛祭祀或者居室用的香。其特點是采用無污染珍貴植物藥材和純天然植物香料,以古井水精心配制而成,閩南制香技藝盛行,后隨移民傳入臺灣、東南亞等地。
薄餅制作技藝
同安薄餅傳統(tǒng)習俗是廈門同安食春餅(春卷、薄餅)的一種風俗,相傳為明朝重臣蔡復一夫人李氏首創(chuàng)。同安薄餅用料考究、做工精細、配料巧妙,是閩南地區(qū)春卷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種。
廈門醬油古法釀造技藝
廈門醬油古法釀造技藝是廈門傳承悠久、工藝獨特的民間手工傳統(tǒng)技藝。從19世紀起,廈門就是傳統(tǒng)純天然優(yōu)質醬油的重要產(chǎn)地。它是將大豆蒸熟,拌和面粉,接種上一種霉菌,讓它發(fā)酵,然后經(jīng)過日曬夜露,使原料里的蛋白質和淀粉分解,形成滋味鮮美的醬油。
王爺信俗(廈門)
翔安區(qū)馬巷街上的元威殿,別名元威堂,俗稱“池王宮”,是池王爺?shù)拈_基祖廟。池王信仰流行在閩臺地區(qū)及東南亞一帶,僅臺灣就有200多座分廟,每年六月十八日池王爺神誕日前后,元威殿都要舉行傳統(tǒng)祭祀盛典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