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4月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通訊員 夏思萱/文 沈威/圖)鼓樂敲響“古城雄風”,舞蹈上演“廈門人家”,還有熱鬧精彩的“金門醒獅”,昨日下午,2017海峽兩岸(廈門)古城城隍文化節(jié),在廈門古城南門遺址(中山路東段名匯廣場口)隆重舉行。
活動由思明區(qū)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廈門市民俗學會、中華街道辦事處等聯(lián)合主辦。來自海峽兩岸及新加坡等地的40多支城隍公廟社團,300多人齊聚一堂,交流城隍文化。
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郭坤聰告訴導報記者,630年前,廈門城建成,同時落成的,還有廈門城城隍廟。隔海相望的金門縣,古城及城隍廟,也和廈門同時建成,同為明代江夏侯周德興奉命敕造,故廈金兩城有“城同根、神同源”之說。
此次文化節(jié),金門浯島城隍廟就來了近50人的交流團。郭坤聰說,兩岸代表進行城隍文化頌典,祈福國泰民安。頌典之后,兩岸的民俗藝術(shù)家更是攜手,演繹古城民俗文化,為現(xiàn)場市民送上了文化大餐。
借著文化節(jié)契機,思明區(qū)古城城隍文化促進會授牌成立。兩岸社團也展開多方位文化交流協(xié)作,思明區(qū)古城城隍文化促進會與金門浯島城隍廟簽訂合作協(xié)議,同時,廈門市民俗學會與金門縣民俗技藝推廣協(xié)會也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共同推進兩岸文化、旅游交流的發(fā)展。
此外,兩岸古城民俗圖片展覽,也為現(xiàn)場的游客市民展示了兩岸古城歷史風貌、民俗民生,增添古城文化歷史底蘊。
恰逢廈門建城630年,兩岸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對廈門古城歷史的意義及定位做了文化研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