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5月1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文 陳巧思/圖) 昨天,廈門交警支隊對外介紹交通改善成效評價分析情況,總體來說,相較于之前,海滄大橋處于高效穩(wěn)定運作之中。
具體而言,海滄大橋進島方向通行效率明顯提高,有效緩解了擁堵問題的加劇,兩大突顯問題——匝道匯流段車流交織及道路交通事故頻發(fā),得到明顯改善。
以下是它的改善“自述”。
變細膩
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有我的大氣,也有我的細膩。
3月21日起,大橋上設紅綠燈,其中,濱湖路上橋處有兩個燈,一個控制馬青路、新陽過來的車,一個控制濱湖路上橋的車。你說,這兩個燈,綠燈亮多久,紅燈亮多久,誰亮更久?
一個半月,配時方案調(diào)整了三次?,F(xiàn)在,每天早上一到7:15,燈就生效,一直到晚上9:00。
配時方案有多個。比如,早上7:15-8:20,濱湖路上橋的車輛更多,只有綠燈沒有紅燈,馬青路、新陽過來的車,紅燈設為30秒,綠燈設為90秒。過了8:20,又是另一個配時。
根據(jù)車流量變化,配時方案會不斷調(diào)整。
變聰明
我的設計通行量是每天5萬輛車,可現(xiàn)在一天達到13萬輛。我必須搞清楚,當車子超過多少輛時,大橋上最容易產(chǎn)生堵車?
經(jīng)過一個半月的實地檢測,數(shù)據(jù)出來了——每小時平均每車道1200-1350輛次車,是最佳的通行閾值。換句話說,超出這個數(shù),車越多速度越慢,越容易堵車。
以昨天為例,早上7:02,橋上車輛的平均速度是52.8公里/小時,到了7:53下降到40.4公里/小時,歸其原因,就是每個車道的車輛,從80部/分鐘增加到110部/分鐘,換算成小時,就是從1400部/小時增加到1650部/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