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林大橋
通車時間:2008年
拍攝時間:2019年
集美大橋、杏林大橋
同年通車 又“快”又“強”
本世紀初,廈門跨島發(fā)展換擋提速,島外基礎建設投資比重在2006年首超島內。之后,跨島交通量急劇增加,無論是廈門大橋還是當時通車不足10年的海滄大橋,均嚴重超負荷,民生出行、物流發(fā)展受到制約。
面對“燃眉之急”,廈門先后啟動杏林大橋、集美大橋建設,其中,全長超過8公里的集美大橋,在建設之初就瞄準了一大目標:快。
一座跨海大橋,雙向6車道,中間還有快速公交專用的2車道……在當時,如此規(guī)模,以國際經驗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建成,而集美大橋的建設時間只有一年半。為了實現這一創(chuàng)紀錄的速度,集美大橋使用當時最先進的“短線匹配預制懸拼法”:將橋梁分解為2345塊,先在陸地預制,再到海上如同“串糖葫蘆”般拼接。
2008年7月,集美大橋通車,2個月后,也就是同年9月,另一座同樣超過8公里的跨海大橋——杏林大橋通車。一年內,先后迎來兩座跨海大橋的建成,這是廈門跨島交通發(fā)展的高光時刻。
集美大橋聚焦“快”,杏林大橋注重“強”:其在功能上,兼具公路、鐵路,為高鐵動車進(出)島打造新通道,助力廈門從“鐵路盲腸”變?yōu)闁|南沿海鐵路樞紐。
?。?span>文/記者 徐景明 圖/記者 王火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