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7月10日訊 據(jù)廈視新聞報道 7月10日,第一碼頭即將從現(xiàn)在的位置,搬遷到大約100米外的西堤路599號BRT第一碼頭站,實現(xiàn)與BRT的同樓換乘。舊的第一碼頭有著什么樣的歷史,新的第一碼頭又將帶來哪些變化,一起去看看。
輪渡老職工講述碼頭往事

7月9日上午八點多,記者來到即將“卸任”的第一碼頭,白色的雙層大樓外墻有些泛黃,頂上架著八個大字“輪渡公司第一碼頭”,看起來頗有年代感。候船大廳里只有幾把陳舊的座椅,大多數(shù)乘客掐著點來,過完安檢就到躉船等候上船。黃杏蘭是輪渡公司的退休職工,親身經(jīng)歷了現(xiàn)有第一碼頭從無到有的歷史。她說,以前所謂的碼頭就是一段斜坡橋,沒有躉船更沒有侯船大廳。
廈門輪渡有限公司客運部原站長 黃杏蘭:我們的船是靠在漁船的旁邊,都要經(jīng)過木船,乘客才能一艘一艘地這樣上來,由我們員工來維持秩序。
據(jù)介紹,20世紀30年代前后,廈門開啟造城運動,9個碼頭應(yīng)運而生,第一碼頭因位置最靠右得名。最開始的第一碼頭是位于現(xiàn)有碼頭旁邊的那段斜坡橋,早年間多是私人船只,人力渡海。1957年開始,第一碼頭至嵩嶼航線啟用,不過仍在斜坡橋運營。
廈門輪渡有限公司原客運部站長 黃杏蘭:到了1985年第一碼頭建成了,我們搬過來那一天看到這個碼頭,乘客這邊的居民都很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