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3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清晨,地鐵1號線開始了一天的運營,每趟列車往返鎮(zhèn)海路站和巖內站,穿過地下隧道和海景高架,跨越集美與島內,給居民帶來出行便利。
夜深時分,地鐵車輛又陸續(xù)回到他們的“家”——高崎停車場或廈門北車輛段,開始夜間的另一種“忙碌”:保養(yǎng)與檢修。
為了給市民整潔的乘車環(huán)境,讓地鐵成為城市亮麗的風景線,每列地鐵車廂都必須“洗澡美容”。地鐵列車的外觀多久清洗一次?清洗一次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日前,晨報記者探訪高崎停車場洗車庫,探秘列車是如何“洗澡美容”的。
每月進車庫“洗澡”8次
前日20時30分,結束運營的首列地鐵車輛回到高崎停車場,它的“管家”———車輛中心工程師鮑守燁已提前排好外觀清洗的任務。
每天,保潔人員都會對車廂進行保潔,窗戶、座椅、地面,連手拉環(huán)都要一一擦拭。除此之外,每列車每月還要進入洗車庫清洗外觀8次,經歷“有端洗”或“無端洗”。為了不影響運營,清洗時間大多被安排在深夜。
記者采訪當晚,共有3列車進入高崎停車場洗車庫。記者看到,高崎停車場洗車庫全長有60米,設置有5組10個綠色的立柱刷頭,以及自動噴淋系統(tǒng)。在現(xiàn)場,記者猶如置身于一個放大版的汽車洗車機內部。
在外人看來,地鐵列車有6節(jié)車廂,每節(jié)車廂長19米,外觀清洗工程量大。其實清洗全過程并沒有想象中復雜,只需一名操作員與司機配合,就能完成一列車廂的清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