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斌:
化解游客矛盾糾紛有訣竅
“談吐不急躁有條理,才能鎮(zhèn)得住場”
笑容和藹可親,說話有條不紊,語速慢而清晰,是吳國斌給人的第一印象。2011年,他在自家樓下開了一家餐飲店,經(jīng)營得有聲有色,在本地居民、商家間名氣十足。走在沙坡尾片區(qū)的街道上,不少人都會親切地喊一聲“斌哥”。
沙坡尾的生活氣息和人文味道進入大眾視野后,這里逐漸成為備受青睞的電影取景地和網(wǎng)紅打卡點,隨著越來越多游客到訪、商店開張,矛盾糾紛難免發(fā)生。吳國斌告訴記者,有時游客騎行到木棧道上,志愿者們上前勸阻,一不小心就會發(fā)生矛盾,一個聽不進,一個勸不動,雙方爭吵起來,志愿者就領著游客到吳國斌家里去,“斌哥,你來幫忙評評理!”
“到這里來本意是游玩,放松心情才能享受美景,和氣更重要……”輕言慢語平息雙方的火氣,吳國斌邀請眾人坐下,泡上一壺茶,緊接著講起道理,“這里人多,路窄,騎自行車也不安全,如果不小心撞到其他游客,豈不破壞大家的心情。”吳國斌繼續(xù)分析,“木棧道承載力有限,太多人騎自行車,也容易對木棧道造成損害,大家將心比心,入鄉(xiāng)隨俗。”順著話頭,吳國斌和游客拉起家常,“有空可以過來泡泡茶,我就住這邊,隨時歡迎啊。”老廈門人的熱情好客融化誤會,干戈也化為玉帛。
受邀成為沙坡尾評理室的評理員后,作為沙坡尾商家協(xié)會會長,吳國斌也常常幫忙化解商戶間的矛盾。次數(shù)多了,吳國斌分享起經(jīng)驗訣竅:一方面,談吐不急躁、有條理,才能“鎮(zhèn)得住場”,有利于厘清矛盾關系;另一方面,要讓當事人站在對方的位置考慮,“如果你是他,如今遭遇的是怎樣的困難?如果你這樣做,會給別人造成怎樣的麻煩?”吳國斌總結,“很多時候把幾位當事人約到一起,大家心平氣和地陳述觀點,我們根據(jù)經(jīng)驗慢慢梳理清楚各種關系,一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許長忠:
總結提煉評理四步法
“做好功課,一定要到現(xiàn)場去看”
在沙坡尾社區(qū)黨委書記許長忠看來,當評理員是社區(qū)書記的重要職責之一,評理的根本目的是把矛盾消化在基層,“只有讓居民都滿意了,才能促進社區(qū)更加和諧穩(wěn)定”。
作為沙坡尾評理室的評理員,許長忠發(fā)現(xiàn),要評理的事情不少,需要不斷地學習。“多學習政策、知識作為法理依據(jù),評理時才能更有底氣。”其次,許長忠告訴記者,評理時,自己還會提前站在雙方角度,設想當事人的遭遇和想法,達成共識后,評理效率也會更高。此外,許長忠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剖析清楚矛盾的根本原因。耐心傾聽訴求,了解來龍去脈,對當事人的情況做好功課,而且一定要到現(xiàn)場去看。
在評理工作中,許長忠也有一套方法。此前有居民發(fā)現(xiàn),平時每月四五十元的水費突然在某月漲到800多元,上下排查了一通才找到原因,原來是隔壁租客裝修時把地下水管挖壞了,水不知不覺漏了一個月。在賠償問題上,雙方起了爭執(zhí)。事情鬧到社區(qū),許長忠立刻表示,不用著急,問題肯定會處理。“第一步要穩(wěn)住居民情緒,明確表示介入調查。”許長忠介紹起處理方法,第二步,根據(jù)事件情況判斷問題解決的難易程度,做出預案后向當事人作出承諾,“這件事可以在2天內解決”。第三步,許長忠找到當事租客與房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白要多交這800元水費,設身處地你們作何感想?”之后再協(xié)商賠償方案,為了以絕后患,不僅要償清這額外的水費,地下水管也必須盡快更換。因此,第四步就是督促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直到房東、租客和當事居民定下水管更換時間,這場評理才告以成功。“為了杜絕一些矛盾在評理化解后復燃,要從根本上去解決。”許長忠說。
【數(shù)據(jù)】
思明區(qū)信訪評理
化解率98.48%
思明區(qū)街道、社區(qū)實現(xiàn)信訪評理室100%覆蓋,共建立區(qū)、街道、社區(qū)三級評理室110個,聘用評理員1275人,至今開展評理264件次,化解率98.48%。其中,今年以來廈港街道各級評理室共開展評理76件,已成功化解74件。
(本組文/記者 柯 笛 通訊員 劉 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