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湯分離包裝。
臺海網5月31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在新消費時代,老字號不再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tǒng)思維,紛紛嘗試“觸網”,上線外賣平臺謀求新發(fā)展。記者從“餓了么”平臺了解到,今年1-5月,平臺上23個廈門老字號品牌(已通過廈門老字號認定公示,待市商務局公告確認)共124家門店日均凈交易額同比提升超過80%,訂單量同比增長近七成。
業(yè)內人士表示,廈門是老字號品牌轉型線上最踴躍的城市之一,老字號正在“換擋”駛入“數字化”快車道。不過,也有部分老字號出現不適狀況,運營模式尚需進一步探索。
借助外賣平臺提升效率 各門店實現營收增長
今年2月,有近40年歷史的廈門老字號“1980燒肉粽”又有一家門店上線外賣平臺。除鼓浪嶼店外,“1980燒肉粽”其他6家門店都做起了外賣。
“1980燒肉粽”運營總監(jiān)莊華萍說,肉粽銷量有明顯的峰谷表現。比如五六月份趕上端午節(jié),銷量不用愁;到了七八月份,天氣炎熱,銷量明顯下滑。“酷暑天,大家都不愿意出門,尤其社區(qū)店的銷量會下滑約20%。”
上線外賣平臺,很好地填上了這個“坑”。“外賣平臺下單,熱騰騰的肉粽半小時左右送上門,不用頂著太陽到門店,也省去了排隊的麻煩,方便快捷。”莊華萍說。據“餓了么”數據顯示,近一個月,“1980燒肉粽”外賣單量破萬,環(huán)比增長4%,同比猛增70%。
“周正”水煮活魚也借助外賣平臺實現門店營收增長。這家廈門老字號有22年歷史,一直深耕島外,17家門店均位于海滄、集美、同安等區(qū)域。2016年,這家店上線了外賣平臺,目前外賣交易額占比達40%,且每年保持15%的高速增長。
“早些年,我們自己雇人配送,一個門店配備兩三個送餐員。但高峰期還是送不過來,尤其是下雨天,常常影響餐品質量和顧客滿意度。”“周正”營運部外賣負責人萬鵬飛說,“如今,所有門店轉為平臺配送,效率大大提升。雖然配送成本提高了,但訂單量增加了很多,利潤大幅度提升。”據介紹,“周正”單家門店每月交易額實現翻倍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