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4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鐘炳祥)正當各銀行和銀聯(lián)在移動APP中加入二維碼支付功能,努力追趕支付寶、微信支付時,銀行發(fā)現(xiàn)信用卡業(yè)務的“后院起火”,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消費分期模式已然威脅到銀行的信用卡業(yè)務。為此,多家銀行近期推出了“虛擬信用卡”,欲與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一爭高下。
不過,已經(jīng)養(yǎng)成移動支付習慣的用戶,會輕易改變消費習慣嗎?
“虛擬信用卡”可秒批
近日,交通銀行宣布推出“手機信用卡”,并稱無論是開卡還是用卡都顛覆傳統(tǒng),是信用卡中的“黑科技”。昨日,該行廈門分行的一位資深人士告訴導報記者,所謂“手機信用卡”,其實就是“虛擬信用卡”,即無需信用卡即可進行交易,也不需要在POS進行“刷卡”這一動作,就能實現(xiàn)信用卡消費。
“辦理手機信用卡堪稱秒批,最快只需2秒就能審批,信用額度和貸款額度也同時獲批。”上述資深人士說,以前辦理傳統(tǒng)信用卡,從申請辦卡到使用往往需要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而“虛擬信用卡”則基本實現(xiàn)了實時批復。
導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虛擬信用卡可分為三種:一種是主卡型虛擬卡,不需依賴傳統(tǒng)信用卡;另一種是依附于實體卡的副卡型虛擬卡;還有一種就是映射型虛擬卡,如應用于Apple Pay、Samsung Pay等的信用卡。
導報記者注意到,交行并不是第一家推出“虛擬信用卡”的銀行。在此之前,建行、中行、招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推出過“虛擬信用卡”。不過,中行、中信銀行、浦發(fā)銀行等的虛擬信用卡,都要求客戶先擁有該行的一張實體信用卡,在此基礎上再開設虛擬信用卡賬戶。而建行推出的龍卡e付卡,是一款主卡型虛擬卡,用于獨立完整的主賬戶,不依賴于實體信用卡。
消費者買不買賬很難說
各家銀行緣何紛紛緊急推出“虛擬信用卡”呢?
對此,廈門一位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早在2014年,支付寶、騰訊就曾聯(lián)合商業(yè)銀行試水虛擬信用卡,但很快就被“叫停”。隨后,支付寶、京東就很快分別推出“變相”的信用卡——支付寶花唄和京東白條,均具有先消費后還款的“信用消費”功能。“花唄和白條,其本質(zhì)就是虛擬信用卡,由于其申請和使用的便利性,很快贏得年輕人的青睞,迅速蠶食各家銀行的傳統(tǒng)信用卡市場。”上述負責人分析認為,為了搶回信用消費這塊“大蛋糕”,銀行紛紛推出申請和使用較為簡單、便捷的“虛擬信用卡”。
不過,已經(jīng)養(yǎng)成第三方支付習慣的用戶,會輕易改弦易轍,“吃回頭草”改用“虛擬信用卡”嗎?對此,這位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表示,銀行的最大優(yōu)勢是有著龐大的既有客戶群體和營銷團隊,很容易將“虛擬信用卡”推而廣之,加上眾多聯(lián)盟商家的優(yōu)惠,把失去的客戶吸引回來或許不太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