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帶著開闊的文化視野、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堅定的文化自信,習近平主席的“文明足跡”,勾勒出不同文明相交相知、互學互鑒的動人畫卷,也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中國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中國元首外交引領架設起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 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新文明觀,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強調不同文明應當正視差異、彼此尊重、互學互鑒、和而不同,點亮了通向世界和平發(fā)展的思想明燈,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為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而努力的博大胸懷和責任擔當
◆ 中國的“文明方案”,蘊含在豐富的外交思想和理念中。中國主張,反映著中華民族協(xié)和萬邦的處世之道,天下為公的治理思想,是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中國方案,必將伴隨著中國知行合一的實踐探索,深刻改變世界文明格局和話語格局
◆ 中國的發(fā)展打破了人類社會的歷史紀錄,顛覆了種種解釋模型和理論預期。海納百川的處世哲學,強不執(zhí)弱的精神傳承,天下大同的文化理想——中國正在走出一條與傳統(tǒng)大國軌跡不同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國的現(xiàn)代化道路見證了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復興,描繪了“多元現(xiàn)代性”的人類社會嶄新圖景
◆ 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將帶來自身的繁榮富強、文化興盛,也將推動不同文明的平等對話。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一種應對全球挑戰(zhàn)的全新解決方案,也是一種立足自身、面向全球的新型文明觀
習近平的“文明觀”
為建設美好世界注入力量

四月的博鰲碧海藍天,繁花似錦。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fā)表主旨演講,宣布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中方將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即舉辦第二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和世界文明對話發(fā)揮積極作用。
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社會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越來越多。人類社會唯有同舟共濟方能共克時艱,唯有命運與共才能共創(chuàng)未來。應對共同挑戰(zhàn)、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然而,從“文明優(yōu)越論”到“文明沖突論”,國際輿論場上一直充斥著種種聒噪聲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等更是肆意挑動意識形態(tài)對抗,公然制造文明對立。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人類期待照亮未來的思想引領,呼喚回應時代之問的答案。
2014年3月,在法國巴黎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習近平主席發(fā)表演講,首次向世界闡明新時代中國的文明觀,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倡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這是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明宣言”,為人類文明發(fā)展指出一條陽關大道。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2019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主張,展現(xiàn)了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大勢的深刻把握,為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
2021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上進一步闡釋文明交流互鑒的世界意義。“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要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發(fā)展。”
世界在用心聆聽,中國以一種自信飽滿、堅定從容的姿態(tài)講述自己的文明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