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城市利物浦在11月20日剛結(jié)束一場大規(guī)模的新冠檢測項目,這是英國第一次在一個城市做大規(guī)模檢測。利物浦是英格蘭新冠死亡率最高的地區(qū),每百萬人感染率是英格蘭平均水平約2倍,所以被選為試點。
這個試點項目被看作是全英的希望,要在2021年1月之后在英格蘭全境推廣。

△英國衛(wèi)報文章 《利物浦的大規(guī)模檢測項目是英格蘭的希望》
那么檢了多少人呢?
原本的目標是在兩周內(nèi)對利物浦全部50萬人口進行檢測。但兩周結(jié)束,目標才達成了一半不到,共檢測了約20萬人,檢出來約2000名陽性,600名無癥狀感染者。
那些震驚世界的中國檢測
中國是最早開展大規(guī)模檢測的國家之一。還記得5月份武漢在18天測了990萬人,日檢測能力高時可達100萬人份,也就是說一天測的量是利物浦兩周的量的5倍。10月份,青島更是在5天里完成了全城1000多萬個檢測。青島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也震驚了外媒。

△英國電訊報10月份文章 《中國青島發(fā)現(xiàn)6例感染,5天檢測全城900萬人口》
為什么中國的新冠病系檢測速度如此之快,其實真正的秘密在于“混采檢測”。
武漢第一次用了“混采檢測”,簡單說就是把樣本成組去檢。如果某組結(jié)果是陽性,那么會通知這一組所有人立刻隔離,并對每人做“單采單檢”,以找到這組樣本里病毒的“源頭”。

△混合三個樣本檢測
當時武漢是把5個樣本以內(nèi)分成一組一組去檢測,而青島是把10個樣本分為一組,從此速度就飛起來了。
畢竟新冠傳播速度太快,檢測是在跟病毒賽跑,是打閃電戰(zhàn)。“分組檢測”又快又省成本,其實已經(jīng)被中國、印度、德國和美國采用了,只是中國執(zhí)行力驚人,再加上別的一些原因(往下看),所以效果特別驚艷。
分組檢測中的科學高光
“分組檢測”深挖下去相當燒腦,來自數(shù)學領域的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權(quán)威科學期刊《自然》雜志之前就介紹過四種方法。
方法1:其實很像中國的“10合1”“5合1”,這也是最直接、最易操作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最早是由哈佛大學經(jīng)濟學家Robert Dorfman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當時是用于檢測二戰(zhàn)士兵中有多少人攜帶梅毒。后來也常被用于篩查無癥狀人群有多少人攜帶比如衣原體和淋病病毒。紅十字會也會用這種方法來篩查獻血者中是否有人攜帶乙肝、艾滋病毒等。
方法2:跟“方法1”很類似,都是“不重疊分組”,區(qū)別在于它是分組之后再分組。

這種方案的好處是次數(shù)減少了——“方法1”一共需要檢(3+9=12)次,“方法2”只要(3+3+3=9)9次。
但它的缺點是輪次太多。
如果每輪的檢測結(jié)果都需要等好久,會導致時間拖很長。而且叫人回來檢測3次,也有操作上的難度。
前兩種辦法都是“不重疊分組”,而從“方法3”開始則是更精妙的“重疊分組”,也就是說同一個樣本可以分到不同的組里,組和組之間是有重合的。
方法3:升維。
9個樣本,按“列”分組測3次,按“行”分組測3次(見第2輪的箭頭),如果有“行”或“列”出現(xiàn)陽性,那么同時出現(xiàn)在這兩組中的某樣本就可判斷為陽性(紅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