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wǎng)4月22日電 據(jù)外媒報道,印度政府本月19日發(fā)表聲明稱,安置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王冠上的那顆名為“光之山”的鉆石屬于印度,并強調(diào)將以友好的方式,盡一切努力向英國討回這顆傳奇鉆石。但英國方面曾拒絕過這一主張。
為什么小小一顆鉆石印度、英國兩國都爭著要呢?這還要從這顆鉆石的傳奇身世說起。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十三世紀。
【小鉆石大歷史:“山之光”幾經(jīng)易主 戰(zhàn)亂和暗殺如影隨形】

這顆牽動“國家級關(guān)注”的“光之山”鉆石, 最初名為“庫稀努爾”,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鉆石。相傳早在十三世紀時,其被發(fā)現(xiàn)于印度著名的古鉆石礦區(qū)哥爾負達,原石重約800克拉。最初,它屬于印度的一個土王,后被莫臥兒皇帝所奪。
傳說稱,1739年,波斯皇帝納迪爾沙進攻莫臥兒帝國,他所想要的,就是這顆美鉆。在遍尋無獲之際,有名后宮妃嬪暗示他,鉆石藏在莫臥爾蘇丹的頭巾之中。
當波斯皇帝檢查蘇丹的頭巾并從中找出這顆鉆石時,鉆石的大小及光輝使他大吃一驚,忍不住大叫了一聲“光之山” 。“光之山”鉆石即由此得名。
但8年后,納狄爾沙赫遭到暗殺,他手下一名將軍將這顆鉆石拿到喀布爾獻給阿富汗王朝。后來幾經(jīng)輾轉(zhuǎn),十九世紀錫克王國的蘭吉特辛哈將它再次帶回印度,可是在他死后,錫克王國就傾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