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葡萄牙駐華大使杜傲杰看來,想要真正了解中國,還需要設身處地去看、去發(fā)現、去交流,因此他總在勸說自己在葡萄牙和其他國家的朋友,“去親眼看看中國吧”。
一尊佛像擺放在大廳正中,若干中式櫥柜靜置于四周,櫥柜上擺放琳瑯滿目的青花瓷、唐三彩、白玉璽……最特別的是,在大廳一角,還有一張精雕細刻的八仙桌,桌上整整齊齊碼放著四串麻將手牌。偌大的廳內布置充滿了濃郁的中國風,若不是門口擺著大使與家人的合影,以及茶幾上放著《葡萄牙新聞傳播史》《葡漢辭典》等書籍,恐怕很難想到這里是葡萄牙駐華使館。
對于葡萄牙駐華大使杜傲杰(José Augusto Duarte)來說,在2017年被任命為駐華大使之后,他對中國逐漸加深了解的過程,也是一場從“印象派”到“寫實派”的“發(fā)現之旅”。
  
葡萄牙駐華大使杜傲杰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 (攝/海外網 付勇超)
心懷“學習之心”走進中國
曾任葡萄牙駐莫桑比克大使、葡萄牙總統(tǒng)外交政策顧問等職的杜傲杰坦言,出任駐華大使之前,他與中國的交集并不多。但這并不影響大使對中國的向往,“我一直非常想來(中國),中國文化非常吸引人,同樣也能豐富人、充實人”。
為了更好的了解中國,赴任之前,大使專門前往位于里斯本的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并根據葡萄牙文名字的諧音取了一個地道的中文名——杜傲杰。除了帶來中文名,大使還心懷一份“學習之心”來到中國,“我在這兒發(fā)現了中國古老而又強大的文明,中國社會快速發(fā)展,以及中國人民堅忍不拔的品質。當我越了解這些,就越喜歡中國文化”。
除了詩歌、哲學、音樂等延綿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70年來中國人民爬坡過坎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讓大使產生濃厚的興趣。初來中國,大使就被中國先進科技水平“震驚”到了,“曾經我以為中國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當我看到飛馳的高鐵、井然有序的高鐵站,確實顛覆了我既往的對華認知。”
雖然日常公務千頭萬緒,杜傲杰依然會在百忙之中抽空閱讀與中國有關的書籍。不過,在大使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讀書只是認識中國的第一步,是一種“印象派”的淺層次觀察。“很多時候,西方人看待中國是主觀的,報道、書籍也往往帶著作者自己的價值觀,有時候甚至會扭曲事實”。想要真正了解中國,還需要設身處地去看、去發(fā)現、去交流,“我總是勸說我在葡萄牙甚至其他國家的朋友,‘去親眼看看中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