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雕作品《憶江南》。受訪者供圖
責任:非遺傳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
在黃小明看來,每一代非遺傳承者是有不同責任的。
“只有創(chuàng)新,那是無根之木,而只有傳承,又是不流之水。我們這一代人應(yīng)該做的就是承上啟下。既不能丟了傳統(tǒng),要把傳統(tǒng)中精髓的部分傳承下來,還要在此基礎(chǔ)上有新的發(fā)展。”
而下一代傳承者應(yīng)承擔的責任又有所不同。“下一代人在文化上,比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父輩那代,都高很多。有了這樣的文化高度,才能更好地傳承非遺。”
現(xiàn)在,黃小明在收徒弟的拜師儀式仍然要寫拜師帖。
“里面第一句話就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他覺得,這句話的內(nèi)涵已經(jīng)因時代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過去,這句話的意思好像就是,每天要給師父端茶倒水、端洗臉水、倒洗腳水。今天這些事都沒有了。這句話只代表你對手藝的尊重、敬畏。”

黃小明。受訪者供圖
黃小明說,自己也希望徒弟們在這句話里讀出感恩。“你要感恩師父給你手藝的傳承,同時師父要感恩這些徒弟。”
為什么師父還要感恩徒弟?他解釋,正因為有了這么多學生、徒弟加入到這個行業(y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才能代代相傳。所以感恩是雙方面的,我希望他們都能理解這里的含義”。
“五千年文化沒有斷流的原因,就是代代有這樣的人去傳承下去。”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