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別人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記者見到葉萍的時候,她正好抱著兒子走出教室。二年級開始,她便不再整天陪讀,不過還是每天中午來一趟學校,抱著格豪上洗手間。

葉萍抱著兒子
“有時候我忙不過來,楊老師會抱著他去,現在知道害羞了,不肯讓楊老師抱了。”葉萍說。
在媽媽懷里的格豪已經是一個大孩子了,可是除了臉頰,他的手臂、腿都很瘦,“他大概四十多斤吧,每天抱著都習慣了,沒覺得變重。”
“別人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不管媽媽回家多晚,格豪都會等著她檢查當天的作業(yè),“他就擔心會沒有五角星。”


這是格豪的作業(yè),舉著作業(yè)的小女孩就是呂帥萱
就在前幾天,格豪第一次向媽媽申請能不能休息一天,“媽媽,我好累,能不能明天休息。”
“我當時告訴他,我不會幫你編借口,會告訴楊老師是你想休息,你上一天休息一天好了。”
格豪說,不用的,只要休息一天就好了,也是三年里唯一的一天。
葉萍說,其實她知道,兒子在一天天變重,支撐上半身的尾骨和脊椎已經變形,上學對他來說是辛苦的,但“我不能心軟,他在學校多多少少總能學到點什么回來。”
葉萍很慶幸格豪的腦癱,阻礙的是行動而不是思維。在她的眼里,她一直希望格豪做一個男子漢。
格豪想要一臺筆記本電腦,她就鼓勵他要多開口講話;格豪的手指很修長,要是能坐得住,葉萍打算送他去學鋼琴。
葉萍希望通過她在背后推一把,能夠讓兒子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她說,生活中還有很多比自己不幸的人,不管是她還是格豪,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只是,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四年級開始,格豪會面臨一個重新打亂的班級和一位新的班主任,不知道一個未知的新環(huán)境格豪能不能適應。
衣錦小學校長管建剛說,“只要家長放心把孩子送到我們這里來,我們都會一視同仁。”
像格豪這樣的孩子,私下里學校會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比如兒童節(jié),在征得家長同意的情況下,給這些孩子們多準備一份禮物。”
管校長說,他理解葉萍的顧慮,不過不必過于擔心,“楊老師把樓格豪照顧得很好,其他老師也可以的。所有老師在耳濡目染中,都看到了楊老師的細致和周到,在交接班的時候一定會把樓格豪呵護照顧得更好。”
假如有一天,格豪真的堅持不下來了,“我們會編排黨員老師隊伍,固定時間送教上門,定期為他輔導。前陣子有個孩子受傷了,我們就是這么做的,可能做不到每天上門輔導,但是會給每一個在籍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機會。”
記者:黃偉芬、陳迎霞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