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明確垃圾分類教育工作
“我認為,目前全國范圍內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得還不是很理想,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國家層面垃圾分類法律,而地方條例則過于籠統,對實際分類工作的開展可用的不多,少有明確的政府扶持和配套執(zhí)行措施。”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住建部生活垃圾專委會委員金宜英說。
在金宜英看來,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和配套的執(zhí)行措施,是當前垃圾分類工作的最大問題。“垃圾分類立法應當因地制宜,注意可執(zhí)行可操作,解決實際困難。”
金宜英指出,目前地方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地區(qū)過分突出形象建設,強調小區(qū)的垃圾分類投放,認為這就是垃圾分類的全部,注重積分鼓勵而忽視設施建設。“其實,‘積分制度’也好,‘二維碼投放’也罷,都只是政府通過購買服務來實現宣傳的手段,并不是垃圾分類工作的全部。”他建議,全國性的垃圾分類立法中應該明確以下一些內容:
首先,明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包括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過程體系建設,必須同步開展、同步建設。突出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等設施的同步建設。
其次,要明確政府、企業(yè)、公民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明確企業(yè)有回收再利用的責任,居民有分類投放的義務,政府有宣傳、分類回收的責任。通過細化生活垃圾分類的考核指標,納入對各級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標以及“文明城市”“環(huán)保城市”等評比項目中。同時,還要理清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從體制上理順“兩網融合”。
最后,立法應明確垃圾分類教育宣傳工作,把垃圾分類宣傳工作納入全國幼小中教學實踐體系中,納入全民宣傳活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