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內人士表示,以上3種平臺類型是校園貸的主流平臺,但是也存在一些非法的、暗箱操作的校園貸平臺。曾經有大量的機構或個人以校園貸的名義向高校學生發(fā)放高利貸、裸條借貸,這些非法的校園貸機構或個人成為了校園貸“妖魔化”的主導因素。
2015年,校園貸呈爆發(fā)式增長,同時亂象叢生。隨著分期消費和提前消費逐步成為一種潮流, 2015年校園貸平臺呈現快速增長。分期樂、趣分期、愛學貸等平臺以雷同的模式不斷復制,一時間涌現出成百上千的校園分期平臺,做校園貸業(yè)務的平臺達到了108家。同時也有許多的P2P平臺在不斷入場校園貸,2015年校園貸是P2P網貸平臺中增長最快的產品之一。校園貸平臺在相關監(jiān)管政策還未完善的情況下快速占據了市場,因此校園貸存在許多亂象,包括一些非法的高利貸平臺、裸貸平臺混跡與校園,另外許多主流的校園貸平臺也存在嚴重的不合規(guī)現象。
2016年,網絡借貸平臺“借貸寶”的一份“裸條”8.75G壓縮包在網上流傳,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學生的裸照及視頻,瞬間把非法校園貸等問題推向了公眾視野。在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助力非法校園貸橫行的是不少大學生因愛慕虛榮,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費行為。
但這種“恨鐵不成鋼”的論調,掩蓋了“另一面”。2016年校園貸的各種亂象先后被曝光,“裸條借貸”事件上熱搜榜之后,校園貸走向了社會輿論的風口,2016年關于整治校園貸、加強校園貸管理的社會呼聲越來越高,校園貸在2016迎來了“監(jiān)管時代”。廣東、重慶等地相繼出臺政策,對于校園貸進行制度性規(guī)范;教育部、銀監(jiān)會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這些措施都將有助于校園貸的監(jiān)管,對規(guī)范校園貸市場、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起到積極的影響。
隨著校園貸監(jiān)管政策的收緊,校園貸市場步入整頓期,校園貸平臺呈現大面積“退出”的趨勢,同時不少校園貸平臺紛紛醞釀轉型。2016年,趣店、佰仟金融、我來貸、名校貸等校園貸平臺均宣布暫停校園貸業(yè)務或轉型,在政策的壓力下尋找新的突破口。
縱觀林林總總的各種借貸服務,雖然不少包裝著“互聯網+”,互聯網創(chuàng)新的外衣,但本質還是提供著金融借貸服務,恐怕身處這股校園貸金融服務創(chuàng)業(yè)潮的公司很少能夠拿到正規(guī)的金融服務牌照,違規(guī)放貸甚至違法發(fā)放高利貸屢見不鮮。
但是這些措施對于校園貸的監(jiān)管遠遠不足,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表示,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校園借貸平臺的資金監(jiān)管、資質審核、信息共享、監(jiān)管主體等做出詳盡規(guī)定,以科學立法引導校園貸平臺健康發(fā)展。另外監(jiān)管部門對于校園貸平臺應實現嚴格牌照審核制,網貸平臺一定要有準入門檻,合法合規(guī)經營。針對網貸平臺經營活動進行全天候監(jiān)控,凡是具有欺詐性、不合規(guī)的校園貸平臺應該堅決取締。
再出手的“正規(guī)軍”
從被動叫停到高調出場
6月3日,中行石家莊管理部舉辦“E貸隨‘薪’樂享生活”中銀E貸產品發(fā)布會。活動在正定縣滹沱河畔露天場地舉辦,設有產品宣講、有獎互動問答、產品現場體驗、互動游戲、樂隊演唱經典歌曲等環(huán)節(jié),到場來賓200余人,來自石黃高速公路、中電科13所、河北移動等56家單位?,F場美景環(huán)繞,氣氛活躍,盛況空前。
據介紹,“中銀E貸•校園貸”產品是中國銀行率先推出的一款零抵押、零擔保的互聯網貸款產品,無需任何紙質材料。旨在通過為高校學生量身打造小額信用循環(huán)貸款,將正規(guī)、安全、公平、有正能量的消費金融服務注入校園。
在此之前,浦發(fā)銀行推出針對全日制高校大學生的高校學生青春卡,農行則推出高校專屬銀聯貸記卡產品優(yōu)卡。另外包括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在內,也計劃再推校園貸款類產品。“目前正在做重返校園的準備,我們已經建立起一套‘數、算、器’的智能核心系統,并會隨著數據維度增加,不斷加入更多評分模型。”招商銀行信用卡業(yè)務工作人員說,在操作上,中行采取和高校合作的方式,由高校和銀行共同審核學生借貸需求,有助于校方及時掌握情況引導學生借貸,避免了P2P平臺、分期平臺等機構繞開學校直接影響學生的弊端。
與“中銀E貸•校園貸”產品類似的,還有建行的“金蜜蜂校園快貸”,但這款產品僅在廣東省推出,在貸款條件、費用透明程度、經營方式上與同業(yè)都存在不同之處。同樣是純信用貸款,授信額度在1000~50,000元,無需任何抵押。現階段主要針對在校本科大學生,最為重要的是年息僅為5.6%,折合成日利率是0.015%。除了可以全額提現外,“金蜜蜂校園快貸”還款金額和期限也比較靈活。
建行廣東分行個人金融部副總經理王磊介紹,一年為一個周期,一年內可以在手機銀行上隨借隨還,可以隨時還不同的金額。利息則按照實際支用的金額按天來計算,不是按照整個固定周期來算。
除了中行和建行紛紛進軍校園市場,浦發(fā)銀行也推出了針對全日制高校大學生的高校學生青春卡,農行則推出高校專屬銀聯貸記卡產品優(yōu)卡。此外,包括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在內,也計劃再推校園貸款類產品。“目前正在做重返校園的準備,我們已經建立起一套‘數、算、器’的智能核心系統,并會隨著數據維度增加,不斷加入更多評分模型。”招商銀行信用卡業(yè)務工作人員說。
“雖然審核比較慢,但銀行感覺還是靠譜些,而且貸款還可以到一些平臺進行消費,也很方便”。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大四學生小鄭告訴記者,她已經下載了工銀e校園APP,并已申請了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網貸的快速滲透,銀行在業(yè)務推廣上顯得較為謹慎。上述招商銀行工作人員稱,目前銀行的策略大多是由點及面推廣,即選擇一部分高?;騾^(qū)域進行“試點”,在不斷完善產品政策和收集數據的同時,探索建立高校學生風控體系和盈利模式,“為業(yè)務的全國落地打好基礎”。
2009年,銀監(jiān)會叫停大學生信用卡,為何銀行現今又急于再次進入這個市場?多位銀行人士坦言,政策的推動是最大原因。
麥可思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開銷為1212元(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24%的學生偶爾生活費不夠用,8%的學生表示經常不夠用。而艾瑞咨詢《2016年中國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研究報告》則顯示,2016年我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guī)模達到4524億,同比增長4.7%,并呈繼續(xù)增長趨勢。
近兩年來,很多校園貸平臺打著普惠金融的旗號,實則做著高利貸的買賣,成為高利貸滋生的溫床,由此引發(fā)的風險事件也引起監(jiān)管的關注。去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jiān)會聯合發(fā)布《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jiān)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8月份,銀監(jiān)會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新聞發(fā)布會上,明確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推動整改校園貸問題。與此同時,重慶、廣州、深圳等多地陸續(xù)發(fā)放監(jiān)管文件,明確加強對校園貸的監(jiān)管。
4月10日,銀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銀行業(yè)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并提出了“三個不得一個禁止”的“四條紅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將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納入營銷范圍,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進行虛假欺詐宣傳和銷售,不得通過各種方式變相發(fā)放高利貸。
《意見》發(fā)布11天之后,在銀監(jiān)會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對校園貸引發(fā)的惡性事件進行了反思。他指出,在加強網絡信貸治理的同時,“商業(yè)銀行應研究如何‘把正門打開’,把對大學和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做到位。”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消費本身是不是合理要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進行考慮。當前背景下,合理范圍內的消費,實際上是適應整個經濟結構變化的必然結果。他指出,從未來變化趨勢來看,消費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已在日益提高,這就意味著金融也應該去支持、適應這種變化。當然,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相關產品的提供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監(jiān)管。正規(guī)金融機構的進入很重要,因為這塊兒原來缺乏規(guī)則,也缺乏適當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