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27日,C919大型客機被拖出機庫,進行有關調試和試驗。
余 創(chuàng)攝
1月17日,中國商飛公司民用飛機試飛中心,新投入使用的上海浦東祝橋試飛機庫寬敞、明亮。
巨大的機庫內,原本支撐C919大型客機的起落架全部被收進起落架艙內,3個“千斤頂”一樣的空氣彈簧把飛機頂起到半空中。這是在進行C919首飛前必須完成的全機地面共振試驗和模態(tài)耦合試驗,這個試驗的開始也意味著C919進入首飛前最后的沖刺階段。
目前,C919已基本完成機載系統(tǒng)安裝和主要的靜力、系統(tǒng)集成試驗,進入首飛準備階段,預計將在2017年上半年實現(xiàn)飛上藍天的夢想。
C919大型客機順利通過如“酷刑”般的全機2.5g靜力試驗
2016年11月8日,C919大型客機迎來“出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嚴酷的一次“展翅”。
“加載5%,以5%為一級,逐級加至20%,檢查設備”……
“加載至50%。保載3秒”……
“加載至85%。保載3秒”……
伴隨著紅色數(shù)據(jù)的不斷變化,一條曲線同時在兩側大屏幕上躍動,反映出C919大型客機首架靜力試驗機內部的反應——飛機如同做心電圖一樣,渾身布滿白色膠布帶,膠帶內則是緊貼機體表面能敏感測出應力、應變的電阻應變片。這測量的不是C919心臟的跳動,而是機體“骨骼”在外部不斷加載情況下的應變和變形。伴隨著持續(xù)加載,飛機開始顯現(xiàn)明顯的外部反映,機翼開始向上一點點翹起……最后,當載荷達到試驗大綱要求的100%時,翼尖向上翹起達到近2米。
最終,C919大型客機順利通過了這項“酷刑”一般的全機2.5g靜力試驗,試驗結果也與試驗前的強度分析高度吻合,表明其強健的“骨骼”與機體足以支撐飛上藍天,為首飛打下了又一個堅實基礎。
“結構必須能夠承受極限載荷3秒鐘而不破壞。別看這短短的3秒鐘,背后的準備工作卻遠遠超過300天。”C919大型客機副總設計師周良道說。
通俗地說,靜力試驗就是讓飛機接受各種挑戰(zhàn)極限、超越極限的試驗考驗。讓飛機在地面狀態(tài)下,模擬在空中飛行時的受力情況,來驗證在空中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因此,全機靜力試驗是飛機研制過程中進行飛行試驗和設計定型的先決條件之一。由于一架客機的靜力試驗項目達20多項,持續(xù)時間較長,也被稱為飛機試驗中的“馬拉松”。
“全機靜力試驗就是檢驗飛機的抗壓能力和承受極限,是對全機和每個關鍵部件及其連接結構分別進行考核。按照適航要求,這些考核既包括飛機結構上的機身、機翼、水平尾翼、吊掛等部段,也包括起落架艙門、機身艙門、各活動翼面等。”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強度部部長李強說。
首飛前,C919大型客機必須完成增壓艙增壓、前起連接、主起連接、全機情況、垂尾和方向舵等13項共48個工況的靜力試驗,其進展情況直接影響著C919能否早日首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