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鄉(xiāng)
咂摸燒雞腿 越啃越有味
【年味回憶】

燒雞
在河南,春節(jié)團圓時一定少不了燒雞這道下酒菜。燒雞香氣四溢,吃上一塊,再來一口美酒,無盡的滿足感涌上舌尖,生活也因此變得更有滋味。
新鄉(xiāng)的李先生記憶里,春節(jié)時一定要在姥姥家來一次全家大團圓,母親、大姨、小姨的好手藝總能做出一大桌子好菜,年過八旬的姥姥則在開飯前給兒孫們送上新年寄語。四世同堂,燒雞的雞腿便成了老人和孩子們的專屬。“小時候雞腿都會分給我吃。當我一手一個雞腿啃得歡時曾經(jīng)問過爸爸媽媽為什么都不吃雞腿,他們的回答總是‘我不愛吃’,長大離開家才知道天下沒有人不愛吃雞腿?,F(xiàn)在有了孩子,我也成了那個不愛吃雞腿的人。”李先生說。
【年味制作】
將洗好的雞處理后晾干,抹遍蜂蜜水放入150℃~160℃的熱鍋內(nèi)炸成粉紅色撈出,放入另一鍋內(nèi),加上老鹵和全部香料,用旺火燒開。再改用文火繼續(xù)燜到雞熟爛為止,撈取出鍋。
山東泰安
花糕打得好 日子才殷實
【年味回憶】

花糕
對泰安居民來說,花糕從來都是飯桌上的一道亮麗風景?;ǜ庖悦婧蜅棡橹饕牧?,層層摞起,以十層、八層等雙數(shù)最為常見,寓意來年“節(jié)節(jié)高升”。泰安還有一個特殊風俗,家里女兒出嫁的第一個春節(jié),娘家要在節(jié)前做兩個花糕送到婆家。婆家會選擇留下一個,另一個則由女方親戚帶回娘家,寓意兩家都能夠節(jié)節(jié)高升。
在小寧的春節(jié)記憶里,花糕總是與家里的喜事相關,如過年,如結婚。每逢喜事,奶奶都會邀請幾位好友一起打花糕,一邊打一邊還要念叨好幾遍:“糕打得好,來年的日子也會過得殷實。”今年是小寧出嫁的第一年,這個春節(jié)她也將收到來自娘家的花糕和祝福。
【年味制作】
1、面團餳好后根據(jù)年糕大小搟好每層“底座”,不宜太薄,否則無法支撐;2、在每層中間放入一些紅棗,將面團制成花朵、小動物等圖案規(guī)律地放在“底座”上;3、蒸制。為保證穩(wěn)固性,往往要幾組“人馬”同時動手,幾層花糕分開蒸,同時成熟后再摞在一起。
上海閘北
過年吃蛋餃 才算好彩頭
【年味回憶】

蛋餃
每年春季臨近,上海人家都要開始做蛋餃。身為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楊先生對于年味的回憶自然也是蛋餃。
5歲時,楊先生就跟著父母學會了做蛋餃,“當時個子太小還夠不著爐子,就搬個小板凳站在上面踮起腳來學著做。印象中是在勺子壁上涂一層豬油,然后把雞蛋倒進去慢慢搖勻,等到蛋皮成型再加入豬肉等餡料就可以了。”
這道美味在上海及江南一代幾乎是春節(jié)期間家家必備的美食。黃燦燦的蛋餃象征金元寶,預示著來年的財富與豐收。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的張愛玲,在寓居上海時也曾在《半生緣》中寫道:“過年吃蛋餃才算是好彩頭。”
【年味制作】
1、豬肉用生抽、蔥末、姜末、少許鹽拌勻備用。在蛋液中加入色拉油打勻;2、將湯勺加熱,用豬油在勺內(nèi)擦一遍,聽見豬油“嗞嗞”聲冒出后倒一湯匙蛋液在勺內(nèi)形成蛋皮。3、待蛋皮大半成型后加入肉餡,用筷子輕壓合攏的蛋皮,用未完全凝固的蛋液將肉餡封在里面;4、用快子使蛋餃翻面,定型幾秒鐘后移至容器里;5、用大火蒸10分鐘左右即可出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