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飯貴口味差到多元化供應選擇多

↑1月13日,旅客在銀川發(fā)往杭州的列車上用餐。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吃飯貴”曾是春運的另一個槽點。15元盒飯能否不斷供?45元盒飯是不是太貴?高鐵餐食選擇少、口味差?春運旅客來自五湖四海,口味和消費習慣各不相同,怎樣的餐食供應才能夠讓旅客滿意?
記者采訪上海華鐵旅客服務有限公司了解到,不同線路的旅客的餐食供應有所不同,15元和40元、60元的盒飯供應比例也有所不同,以滿足不同消費習慣的旅客需要。春運期間,15元盒飯的供應量將會相應增加。今年春運,除了盒飯之外,上海鐵路局管內高鐵動車組列車上還增加了不少新品種。
今年,高鐵列車上除了持續(xù)供應15元、30元、40元、60元不同價位盒飯外,還將大量供應8至15元之間的包子、微波水餃、雞肉卷、面條、三明治、五芳齋粽子等品種,湯類也在過去單一的蛋花湯基礎上增加了揚州獅子頭湯、排骨蘿卜湯等餐食,還引進了燒雞、鹽水鵝等一些地方名優(yōu)特產。
1月13日春運首日,長三角地區(qū)的25趟高鐵列車上還推出“餓了么”平臺預定和即時訂兩種訂餐服務,只需動動手指頭,不用離開座位上就可以吃上自己合意的餐食。旅客隨身沒帶現(xiàn)金也沒關系,高鐵上購物可以使用微信、銀聯(lián)、支付寶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