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未能換取單證的游客持此卡同樣能獲得安全保障”?人保財險董女士表示,沒有正式保單號,該公司業(yè)務系統(tǒng)就查詢不到信息,因此不會理賠。
據(jù)媒體報道,動物園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沒有打印保險單而出了事,將由動物園出錢賠償。
這張安全保障卡上沒有保險公司名稱,保險金額、保險責任等字樣,并提示需到園區(qū)接待部用身份證換取正式保險單證。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最后換取的正式保單,內容是人保的華夏游境內旅行意外傷害保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華夏游境內旅行意外傷害保險條款(2009)版,保額10萬元;附加華夏游境內旅行醫(yī)療保險條款,保額2萬元;附加限制或擴展承包區(qū)域保險條款(2009)版,保額0元。保費5元。
打印了保單后,工作人員會收回安全保障卡,即“保障卡換保險”。但記者買票后發(fā)現(xiàn),基本沒有游客前往更換保險單。
■ 追問
“保障卡換保險”合規(guī)嗎?
律師稱,或存在強制旅客購買非法保險業(yè)務行為
動物園方稱,設安全保障卡為縮減流程、減少時間。對此,北京中高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濱表示,這種說法本身就有欺騙性。
“如果游客想買保險,在啟動前就會充分購買;如果尊重游客意愿,就該在售票窗口外,單獨設置保險窗口”。他認為,強行將兩者捆綁,其實就是想增加游客購買安全保障卡的比例,可能存在強制旅客購買非法保險業(yè)務的行為。“這種保障卡捆綁保險的銷售方式,目的是為了擴大銷售范圍,而不是為消費者或游客提供訂立保險合同的方便。”
此外,如果確實是動物園單方行為,安全保障卡的本質就是保險,沒有取得合法手續(xù),就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yè)務。“可以被沒收非法收入,再給予罰款,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從保險公司角度來說,如果其與動物園在保障卡上達成共識,就存在違規(guī)經營。
保險費是否涉嫌截留?
人保公司稱,合作一年多才收到七千多元保費
如果沒有換保單,游客交的5元安全保障卡費用,最終去向是動物園還是給保險公司?
人保公司相關人員表示,去年4月1日和動物園開始合作,2015年收到意外險保費4860元,2016年截至9月17日收到3015元,合作一年多才七千多元。
“按每個游客五元的保險費計算,一年下來,才1400多名游客購買到正規(guī)的意外保險。”她表示。
對于動物園究竟賣了多少張安全保障卡,董女士稱,公司并不知曉。
知情人士透露,在游客游玩時,動物園方確實要求游客必須購買保險卡,但并不強制游客將保險卡打印成保單。如果游客只購買了保險卡而沒有打印保單,這筆收費是沒有上交保險公司的。
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認為,入園游客并未直接購買人保財險的意外險產品,而是按照動物園要求先購買安全保障卡,大多數(shù)游客沒有用安全保障卡換取正式的保險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