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鹿港小學校園

臺灣離島蘭嶼小學
本周,臺灣中小學結束暑假開學,一樣開學百種面貌,有的大學變小學,有的只迎來1名新生,有的校門口有家長抗議,有的不再敢要求學生穿校服,有的校長掄勺炒菜招待學生……新學期,不少老師苦著一張臉:“學生越來越難管,教育工作越來越辛苦。”
校服成了新問題
今年開學日最大的變化就是高中校服“解禁”了,臺灣高中校園百年來一直嚴格實行“服儀管制”,高中(職)生必須穿校服出入學校,越是明星學校管理越嚴。比如北一女(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學生就算下了體育課就放學,也要換下運動服,穿好整套校服才能走出校門。校服是校風的體現和學生的榮譽,北一女的校服主色是綠色,因此北一女的學生有個共同的名字:小綠綠。
今年8月開學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宣布解禁“儀服管制”,規(guī)定從本學期開始,學校不得因校服懲處學生,學生可穿校服、運動服和與學校有關的班服、社團服裝入校;鞋襪的顏色、質地不再統(tǒng)一規(guī)定,只要不赤腳和穿拖鞋即可。“解禁”雖占有“自由民主”的道德優(yōu)勢,卻讓學校手忙腳亂,以前開學日整齊劃一,看校服就知道是本校學生,今年來了“雜牌軍”。為了保障校園秩序,彰化高中大門口警衛(wèi)室與校務處聯網,遇到“變裝”學生,隨時可比對學生檔案,確定是否本校生。
雖然有學校私下抱怨解禁校服會令家境不同的學生顯示出差別,引發(fā)校園的服飾攀比風,但上級政策也得執(zhí)行。北一女表示一切按規(guī)范實施,但據臺灣媒體觀察,北一女的開學典禮上,有短褲有裙子有運動服,還有“萬綠叢中一點白”,看在一貫嚴謹執(zhí)教的師長眼里,“自由”的風景不一定美。
學校門前是非多
臺中一中是臺灣的明星中學,今年開學新修的校門亮相,新校門花了960萬元(新臺幣,下同),豪華閃亮,卻招致惡評如潮。有人怒罵學校像酒店,入夜后霓虹燈閃爍,沒有書香只有“風塵”,也有人給學校改名為“夜市高中”,“丑死了”成為新校門的定論。
臺南北門雙春國小(小學)門前更鬧心,開學日20多位家長抗議,要求“罷免不適任校長、還學生寧靜校園”。家長認為,校長到任1年,學校中11位老師走了8位,是校長管校無方、私德有虧。校長當場承認自己經驗不足、領導出現問題,表達最大歉意,希望能再給他一次機會,將來會加強和老師、家長的溝通,保證教學質量。但抗議家長不給面子,堅持“校長下臺”。
此外,手機、手游也成為校園的是非之源。如果不管怕影響教學,管多了又怕招致投訴。彰化鹿港小學根據最流行的“抓精靈”手游設計了校園游戲,讓小學生扮演手游里的各種精靈,其他學生可以在課間“抓精靈”,將手游變成真人版,希望將手機擋在門外。
屏東縣萬巒鄉(xiāng)五溝國小校長在新學期扮成大廚,用蔥、蒜、芹菜炒了一鍋客家小炒,鼓勵學生聰、算、勤。學校還給學生準備了12件文具,各有好意頭,比如桌墊代表學習路上平順,直尺代表遵守規(guī)矩秩序,彩筆代表學習亮麗,橡皮擦代表知錯能改,剪刀代表修剪全新自我等。校長一番苦心,希望換來和家長們良好互動,少些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