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履安:遭受李登輝排擠
最后一位是1937年出生的陳履安。他身世最顯赫,外祖父是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闿,父親則是蔣介石心腹、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地區(qū)副領導人陳誠。陳履安博士畢業(yè)于紐約大學,曾先后擔任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防務部門負責人、經濟建設委員會負責人、“監(jiān)察院長”等要職。
作為外省二代代表,陳履安與逐步掌握島內大權的李登輝不睦,并遭到后者排擠。1996年,陳履安與女性候選人王清峰一起競選臺灣地區(qū)正副領導人,然而最終僅得票百余萬張。自此之后,陳履安離開政壇,并醉心于佛教。
雖然被稱為臺灣四公子,但陳履安并不太喜歡這個稱呼。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所謂公子,好像是生活比較優(yōu)越,其實就我個人來說,我的童年根本是在泥巴地上長大的,抗戰(zhàn)八年物資條件是非常缺乏的,到了臺灣大家沒有襪子穿。后來,我會補球鞋,球鞋磨壞了,自己把它補起來。”
陳履安常說,“外面每講我一次(公子),我自己都要反省一下。”
圖片來源: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