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復:昔日臺灣“外交才子”
一位是1935年生人錢復。他出生在北平,長期在上海生活。父親是臺灣大學前校長錢思亮先生,祖父錢鴻業(yè)先生是舊上海特區(qū)地方法院刑庭庭長,因為不屈從于汪偽政府,被76號特務暗殺。錢復從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畢業(yè)后,從擔任蔣介石英文秘書開始踏入仕途。之后先后擔任臺灣當局新聞局長、駐美代表,在李登輝時候出任外事部門負責人,后擔任當局“監(jiān)察院長”。
錢復長期從事島內(nèi)最看重的“對美外交”工作,被譽為“外交才子”,親歷了美國與臺灣當局“斷交”、蔣經(jīng)國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李登輝訪問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歷史事件,并著有兩卷本的《錢復回憶錄》。
談及1995年李登輝訪美之行,錢復充滿遺憾,“我為了這樁事,除了口頭之外,我還有過14頁的正式文件給他(李登輝),告訴他不可以去。他不聽,不聽我就辭職,他又不許我離開。那一段日子很辛苦,我一直覺得這是讓兩岸關(guān)系沒有能夠順利進行的最嚴重事件,也是我最痛心的一樁事。”
對于兩岸關(guān)系,他認為“對大陸政策的位階要高于‘外交’政策”,(臺灣當局)到聯(lián)合國的最短之路是經(jīng)由北京”。對于未來臺灣的國際空間,“我看是越來越麻煩,路越走越窄。但這是他們(民進黨)的選擇,有什么辦法?”
錢復受傳統(tǒng)中國文化影響,2017年來滬參加“首屆上海錢氏家教家風高峰論壇”及上觀讀書會等活動。他透露,老一輩的人都沒有忘記中國文化,“我每天早上9點到辦公室,頭一件事打開電視看連續(xù)劇《康熙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