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曹聚仁
1956年7月的13、16和19日,周恩來由邵力子、張治中、屈武、陳毅等陪同,三次會見了曹聚仁。

曹聚仁
這一系列會談,是中共尋求兩岸接觸的初期嘗試。
1954年7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發(fā)動一場解放臺灣的運動。當月,中央成立了“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由李克農(nóng)和羅瑞卿負責,徐冰、羅青長、凌云和童小鵬為小組成員。
1956年6月28日,周恩來在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愿意同臺灣當局協(xié)商和平解放臺灣的具體步驟和條件,并且希望臺灣當局在他們認為適當?shù)臅r機,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適當?shù)牡攸c,同我們開始這種商談。”廖心文告訴稱這是中國政府在公開場合第一次正式提出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呼吁。
在香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的介紹下,原國民黨中央通訊社記者、當時的新加坡《南洋商報》駐港特派記者曹聚仁應邀訪問北京。7月11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擴大會議,專門討論了此事。會議決定,由周恩來出面接見曹聚仁。
當年10月,曹聚仁再次來到北京。這一次,毛澤東決定見見他。會見安排在10月3日下午,中南海頤年堂。曹聚仁帶來了臺灣方面的動態(tài)。他說,臺灣方面了解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已經(jīng)沒有可能,反攻大陸也不可能。他們曾表示,國共和談,條件成熟時,“可能在一個晚上成功”。
毛澤東接過話茬說:“也可能很快,也可能很慢,但我們并不著急。臺灣以前說,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四年成功?,F(xiàn)在四年已過了,又改說七年了。”他還說,臺灣只要同美國斷絕關系歸還祖國,其他一切都好辦。
談話結束時,毛澤東請曹聚仁去臺灣見到熟人時代他致意。出門時,張治中提醒曹聚仁說:“今天主席提到蔣時稱蔣先生,請注意。”
4天后,周恩來宴請了曹聚仁。周恩來表示,臺灣還是他們管,蔣介石、辭修(陳誠的字)、經(jīng)國都“可以到中央”來。
周恩來還指示有關部門,對蔣、陳等人的祖墳加以保護,對其家屬注意照顧。
童小鵬回憶,為了進一步摸底,1957年春,國民黨派“立法委員”宋宜山(宋希濂的哥哥)到北京作實地考察。李維漢和羅青長等會見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