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事即為弟事,決當切實處理”
1945年 “八一五光復(fù)”數(shù)月后,張學良提筆給在南京的宋子文寫了一封信,通篇所談都是私事,而且還是對外人難以啟齒的困頓細節(jié)。
見報載知兄已返國,弟等在此一切安適。唯前由香港帶來之現(xiàn)款早已用罄,目下時常囊空如洗。弟深知雨農(nóng)狀況,不愿常煩向他累(勒)索?,F(xiàn)在百物騰貴,弟與四妹兩人吸一吸香煙每月約千枝,就是別腳貨‘大小英’香煙,要近萬元。每月看看雜志,購買書籍,還有兩個傭人的零費,我們四個人穿鞋襪,衣被等。每月總得幾千,換個一雙鞋,總是百元以上,一條被單,總是二千元以上,要是做一套布的棉衣,總要三千。我們四個人只是刷刷牙,每個月就得五百元?,F(xiàn)在錢太不算錢了,看起來數(shù)碼好大,萬元當不得戰(zhàn)前的幾百元用。弟從來沒有窮過,有時弟與四妹相顧大笑,覺得手中一文不名,真是好玩得很?,F(xiàn)在不能不向兄作將伯之呼,擬用四妹名義向中國銀行或兄借款數(shù)十萬,或?qū)碛傻軆斶€,或立即由弟函美國家中撥還。兩種辦法,請擇其一??傊?,弟每月總得兩萬零用(聽數(shù)目嚇人,其實不過當年一二百元),請兄替弟想辦法。否則幾萬數(shù)目,到手了,下月又怎么辦?弟目下快成猶太鬼了,吸香煙要吸到底,舍不得丟煙頭。走路要擇軟的,怕費鞋喲。你們聽見會笑吧?……
張學良的這封來信,百般輾轉(zhuǎn),層層審閱,經(jīng)過數(shù)人之手,宋子文收到時已是1946年的春天。宋子文見了張的這封求助信,為之唏噓,他早年曾親赴沈陽,見識過張少帥在大帥府里的奢侈。經(jīng)努力斡旋,宋子文很快就為張學良解決了一筆足可渡過難關(guān)的生活之資。
此后,宋子文在國民黨政權(quán)里也越來越不順遂,并于1947年初無奈去職,到上海過隱居生活。雖然仕途不暢,宋子文畢竟不同于其他國民黨高官,這年四月東北軍元老莫德惠得蔣介石允許,將要前往臺灣新竹探視張學良,宋子文聞知以后,吩咐臺灣銀行為其解決二十萬臺幣供會面使用,還委托莫捎去生活物品。宋子文親筆寫給張的信中說:“去歲六月間曾上才緘,外附漁竿、咖啡,今年一月復(fù)上一函,托雨農(nóng)兄派弁轉(zhuǎn)呈,伊雅格來華上月返美,弟自去年十月間回國,視察八年戰(zhàn)禍,乘柳枕兄趨候之便上酒四瓶,美煙十條,贈EDIFH絲巾、脂紅。”
莫德惠離開臺灣時,張學良也曾給宋子文復(fù)一信,他在信中不無感激地對宋說:“弟之家事勞兄分神太多了。兄又交來法幣、香煙多條等等,使弟也無法再說謝謝。而雪中送炭故人情深,只有心藏罷了。”
也是在這封信中,張學良談到日本投降后沈陽和北平、西安等地張氏家產(chǎn)的分配問題。此事張學良請宋子文代他請示蔣介石,宋子文不僅為他辦成了此事,還自始至終充當這批張氏財產(chǎn)分配的委員會負責人,這當然不是泛泛之交所能做到的。
1946年4月19日,張學良在給宋子文的復(fù)信中提到:“香煙,莫德惠這回來,各友朋送來不少,足夠我們兩個人一年用的,請近勿再帶,以免浪費。”宋子文收閱張學良信函以后,曾有復(fù)信一件,談到:“兄事即為弟事,決當切實處理。”
唯一的、最后的重逢
1949年,宋子文與貌合神離的蔣介石徹底決裂,到美國當寓公。宋子文和張樂怡夫婦在美國可以經(jīng)常見到于鳳至和她的幾個孩子。20世紀50年代于鳳至的次子精神失常,她極想讓這苦命的孩子在臨死之前見他父親一面,但于鳳至視蔣如仇讎,不肯向臺灣提出請求,她向宋子文夫婦流露出這層意思。盡管那時宋因為反對蔣介石而寄居海外,根本沒有能力協(xié)助這件事,可他仍然答應(yīng)下來,給妹妹美齡寫信,成全了張氏父子最后相會的夙愿。
在美國寓居的幾十年中,宋子文不時打聽張學良的近況。只要海外報界刊登和老友相關(guān)的信息,宋子文都要一詢究竟。五十年代末《張學良懺悔錄》從臺灣傳到美國的時候,宋子文一度為此發(fā)出感嘆,本質(zhì)上他與張學良的信仰追求畢竟有異。后來宋子文為此還專唔已從紐約遷往洛杉磯的于鳳至,聽她說出張學良這篇所謂《懺悔錄》的出籠始末,心情方才有所平緩。在國民黨體系中生活大半生的宋子文,自然理解“兩蔣”(蔣介石、蔣經(jīng)國)執(zhí)政后的政情動態(tài),往往在表面平靜之下另有無法猜測的內(nèi)幕。
蔣介石曾不斷派人前往美國,勸說在這里隔岸觀火的孔祥熙和宋子文早一天回到臺灣去,宋子文都委婉謝絕。在胞妹美齡的多次催促之下,終于在1963年決定回臺灣,但只同意“觀光”,不接受任何官職。
宋子文與其說為觀光而來,不如說是想借此機會和許多從前的政界至交見面。這其中他最急于見到的人,自然是分別27年的張學良。
1963年2月13日,春節(jié)過后不久,臺北春寒料峭,宋子文悄悄來到臺北近郊的復(fù)興崗70號。這里是大屯山下幽靜的居民區(qū),早在宋子文返回臺灣之前,張學良就在兩年前從高雄遷居于此,當時他的生活條件稍有改觀,不過要進入北投那幢二屋小樓里和張見面,仍需層層審批,方能成行。宋子文想見張,當然無人敢于攔阻,畢竟宋子文的身份特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