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水利會成員抗議。(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上個月,臺灣“婦聯(lián)會”被民進黨當局宣布強制解散,名下387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92億元)資產全數(shù)充公。剛剛擺平了“婦聯(lián)會”,民進黨又把矛頭指向了“農田水利會”。
農田水利會(簡稱“水利會”),是臺灣負責管理灌溉水利設施的機構。在李登輝時期,“水利會”會長屬于“官派”,陳水扁時期改為“直選”。2018年,蔡英文開始推“農田水利會”改制、會長改“官派”,要把“水利會”累積百年的資源全部充公,引發(fā)強烈爭議,上千農民北上抗議“民主退步”。如今民進黨更想利用全面“執(zhí)政”之利,一舉強勢改為“官派”。近日,民進黨黨團以人數(shù)優(yōu)勢直接讓“農田水利法”草案徑付“二讀”,引發(fā)島內輿論嘩然。
強度關山 私產變公有
“農田水利法”修正草案預計6月底前完成三讀,農田水利會10月1日起將改制為“公務機關”,原本經會員選舉產生的會長、總干事將改為“官派”,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以“此舉可杜絕人事酬庸”為理由,欲平息各界怒火。但民進黨籍的桃園農田水利會會長黃金春怒嗆:“民進黨強度關山,兩年后必將重蹈2018慘敗覆轍!”
臺灣的水利設施是匯集農民私有財產、行政部門協(xié)助、水利會經營管理,逐漸形成17個農田水利會,民進黨當局想將農民私產收歸公有,就該依法清算、征收、補償,現(xiàn)在竟說要設17個基金會接管,趁防疫期間暗度陳倉,這是“執(zhí)政黨”的傲慢。
黃金春直言,日據(jù)時代和李登輝時期都曾想改“官派”卻失敗告終,就是因為農水路都是農民捐地自蓋、出錢出力,私產不可能收歸公有。“農田水利法”草案條文寫得曖昧不明,若強奪老百姓財產,農民一定會起而反抗用選票制裁“執(zhí)政黨”。
過河拆橋 開刀水利會
2018年首度提出“官派”議題,會員用選票教訓,造成民進黨在農民縣市大輸。如今民進黨連任成功,卻過河拆橋欺侮一路支持者。民進黨以“水利會會長選舉有派系、黑道介入,不時有賄選傳聞,釀成事端”為由,改為“官派”,但全臺大小選舉都有賄選傳聞,民進黨當局為何獨挑選水利會開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