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7月中旬將舉行黨代會,要從665位黨代表的手中投票選出中執(zhí)委與中評委,再由選出的中執(zhí)委投出10位中常委。臺灣《中國時報》7日刊載臺灣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歐崇敬的評論文章指出,派閥的權力獵食行動就在這場“全代會”里表露無遺,這將告訴島內民眾,綠營的所謂理想與正義感也只是用來包裝“派閥政治”與“權力獵食”行動的糖衣罷了。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7月中將舉行的“全代會”,既然已是蔡英文定于一尊,表面上權力十分穩(wěn)固,又何以出現(xiàn)目前媒體上盛傳的激烈競爭呢?民進黨黨內要從665位黨代表的手中投票選出中執(zhí)委與中評委,再由選出的中執(zhí)委去投出10位中常委。7大派系或再加上蘇嘉全、陳明文兩系,已形成極為復雜的搶灘局面。
各系統(tǒng)在中執(zhí)委、中評委和中常委這3個層次能拿到多少席次,至今幾乎9成底定,這就表示聲稱民進黨已解除派系的說法純屬虛構。包括泛英系、菊系、謝系、蘇系、“綠色友誼連線”、游系和海派所代表的7大派系,都已經確立民進黨的“山頭老大”。尤其是經營媒體的海派,或是以某銀行為主體的綠色連線。在這些席次搶攻的過程中,都令人嗅出派閥政治所形構的代理人戰(zhàn)爭,意味絕對濃厚。
換言之,連年方60的蘇嘉全、陳明文都已自成系統(tǒng),在3大委員會中參加角逐。那么毫無疑問,執(zhí)政黨和臺灣政治已經進入赤裸裸的肉身搏斗及利益交鋒的現(xiàn)形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