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優(yōu)秀人才前進大陸已成趨勢
“隨著大陸經濟的騰飛和對教育的重視,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博士想來大陸謀一份教職。”從2010年開始在廈門大學任教的臺籍教師陳經超如是表示,這也是大部分臺灣高教人才西進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尤其是這幾年來,臺灣少子化加劇,高校招不到人、島內師資過剩,教師待遇每況愈下,臺灣教師、博士乃至更優(yōu)秀的人才前進大陸已成趨勢。
徐偉軒告訴導報記者,以自己這些年在大陸的生活體悟來說,“我不會主動叫人過來,畢竟很多人沒有在大陸工作生活過的經歷”。他說,因為他有在北京清華大學念書的經歷,這對他后來找工作有助力,所以他建議有志向到大陸高校任職的臺灣人才,不妨提早做一連串的規(guī)劃,從在大陸高校讀書開始。
此次福建大規(guī)模延攬臺灣高校人才的新聞之所以在島內引起熱議,還有一個原因是再次引起臺媒關于“臺灣人才外流”的恐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低薪化”,尤其是臺灣“年金改革”大砍大學教師的退休福利,讓不只是年輕學者,連正值科研黃金期的中壯年教授也萌生去意。正如臺灣公益發(fā)展協(xié)會理事長黃丙喜所形容,“臺灣各個大學從北到南、由東到西最近充滿著教授逃離潮的古怪氣氛,誰都知道誰正在洽談海外教職,而誰又已經聘書在握,準備下學期就跟臺灣說再見”。
施沛琳也很有感觸,她說,在她2007年退休后,還沒到大陸讀博士前,曾經在臺灣一些中小學兼任教師,一個禮拜上到12節(jié)課,來回奔波沒有歸屬感不說,一個小時講課費才575元新臺幣,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據稱,現在兼課費用也沒有漲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