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純粹為了游玩消磨時間,“口感偏淡”的金門未必是個多好的選擇。但如果你想親身解讀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去金門則有了強悍到無需解釋的理由。
    踏上金門島,紅瓦白墻靜靜掩映在郁郁蔥蔥的樹木中,散放的黃牛在精致有序的田間垂首覓食……一時之間,很難想象這就是昔日那烽火連天的戰(zhàn)場。導(dǎo)游解釋說,金門脫身變?yōu)椤昂推綅u”后,已經(jīng)淡去了原本濃郁的肅殺之氣,但認真講起來,所謂的戰(zhàn)爭“遺產(chǎn)”還是遍地皆是!比如金門的“交通崗”往往奇怪地橫亙于路口中央,因為它們實際上是戰(zhàn)時碉堡的“和平利用”;再比如金門之所以有現(xiàn)在樹林濃密、植被豐厚的景象,不過是當(dāng)年為有效掩護軍事設(shè)施的“無心插柳”。
    經(jīng)此提點,上島以來的一些疑惑也逐漸釋然:據(jù)說軍管時期的金門夜晚實行宵禁,不許點燈也不設(shè)路燈,甚至連手電筒朝天都要處罰!難怪金門至今還沒有夜生活,店鋪往往在晚上七點半就關(guān)門歇業(yè),讓習(xí)慣晚睡、喜歡夜生活的廈門人難以理解。而因為以前規(guī)定居民不準下海游泳并在海灘廣布雷區(qū),金門人如今仍然喜歡在人工泳池游泳,細浪白沙的廣闊海灘卻乏人問津。
    記得一位外國記者曾寫道:這座島嶼可以為一部火爆的詹姆斯·邦德電影提供理想的外景地,被掏空的它看上去就像一塊布滿窟窿的瑞士奶酪。這種將整個金門島基本挖空的“坑道遺跡”,此前曾多次在史料、故事中讀到,今天卻終于有幸親歷。最為著名的“翟山坑道”是“鬼斧神工”的最好闡釋,做運輸補給之用的坑道主體分為坑道、水道兩部分,而僅寬11.5米、高8米的A字形水道就有357米長,可同時容納42艘運輸艇。在堅硬的花崗巖中一斧一鑿地開辟出如此壯觀的坑道,用一位游客的話來說“絕對震撼”!
    “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炮小炮炮打炮。”金門模范街一家小店的對聯(lián),記載了昔日的歷史傷痛,卻也反襯了今日兩岸的和平美景。曾經(jīng)紛如雨下的兩岸炮戰(zhàn)演變?yōu)槿缃瘛皟砷T”對放的璀璨煙花,一些廢棄的軍用機械被肢解轉(zhuǎn)制成公園中的藝術(shù)雕塑,原本草木皆兵、枕戈待旦的“阿兵哥”也成了金門人最好的鄰居和消費者……當(dāng)烽火逐熄,炮聲遠離,甚至連戰(zhàn)爭的殘酷與歷史的傷痕都一并成了這個小島的財富,但痛過的就是教訓(xùn),我們該銘記這段坎坷傷痛,向著和平一路走好!    
               
導(dǎo)報記者 劉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