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在開賽前三周剛剛掌握5個全套比賽動作的全紅嬋首次代表廣東隊,出戰(zhàn)全國跳水冠軍賽并一舉奪金,力克陳芋汐和張家齊等世界冠軍。“爆冷”“黑馬”“出乎意料”……此后她的每一次亮相,帶來的都是驚嘆號:在三站奧運選拔賽中兩奪冠軍,以總積分第一的成績獲得奧運資格。
2020年底全紅嬋進入國家隊,由于疫情期間陣容精簡,隊里特意指派專人在生活中引導(dǎo)她,由經(jīng)驗豐富的廣東籍隊醫(yī)負責(zé)康復(fù),再加上教練的專業(yè)指導(dǎo),全紅嬋漸入佳境。
全紅嬋向記者提起了“感恩”。的確,如果不是陳華明教練長年堅持“一個都不能漏”的搜尋,她的人生必定與10米跳臺無緣。在全國星羅棋布的基層體校中,有一批經(jīng)驗豐富、慧眼獨具的教練默默無聞、孜孜不倦、為國選材。
在全紅嬋問鼎奧運冠軍的背后,是體校、地方隊和國家隊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是多位教練科學(xué)訓(xùn)練、悉心呵護,讓天賦與努力最終完美結(jié)合,成就那一方碧池里驚艷世界的水花。
光環(huán)背后:愛和堅持澆灌出的農(nóng)家女孩
全紅嬋在東京奧運會奪冠后說“要掙錢給媽媽治病”,感動了很多人。在奧運摘金的高光時刻,她和所有這個年紀的孩子一樣,簡單而又直白地惦念著家人。
全紅嬋來自一個七口之家,父母之下,兄弟姐妹五人,她行三。母親在2017年遭遇車禍后失去勞動能力,整個家庭的收入來源幾乎全靠父親。
村干部介紹,2019年,全紅嬋家被納入低保,每月按國家規(guī)定領(lǐng)取低保金。當(dāng)?shù)卣疄槿t嬋的母親辦理了大病救助,每月發(fā)放殘疾人補助。2020年全紅嬋母親住院8次,醫(yī)療救助覆蓋超過了總金額的90%。在村干部的帶動下,不少村民還幫助她家里干些農(nóng)活。
得益于這些保障,全紅嬋家日子雖然算不上富足,卻也沒有太多后顧之憂。
村里人對全紅嬋也很關(guān)注。贏得第一個全國冠軍后她回家休假,大家伙兒見到她都說“全國冠軍了不起,下次再拿奧運冠軍”。
少小離家,那些常人可以想見的難舍,早已云淡風(fēng)輕。小姑娘只靦腆地笑著說:“剛開始是有點辛苦,想家,但是我太喜歡跳水了,爸爸鼓勵我,讓我堅持。”
媽媽叮囑得更細致:“聽教練的,好好訓(xùn)練,小心點,別受傷,多看點書,多學(xué)點文化。”
在父母眼中,全紅嬋“聽話懂事”,是個好女兒。難得休息回到家,她跟著爸爸在果園里幫忙干活,給種的桔子樹施肥。
“爸爸很辛苦卻從不說困難。”全紅嬋覺得自己的性格“像爸爸”,“冷靜、孝順、永不放棄,他永遠是我的榜樣。”
雖然不常回家,全紅嬋卻心疼爸爸從早忙到晚、照顧一家老小的辛苦。所以每次接到爸爸的電話,十幾分鐘的時間,她都會“挑練得好的事情告訴他,練得不好就不說了,不想讓他著急擔(dān)心”。
各自忙碌,并沒有阻隔深厚的親情。寒來暑往,哥哥送給她的一個娃娃始終陪伴她征戰(zhàn)南北。
淺藍色的動物布偶,笑著露出了一口牙齒。全紅嬋總把它放在床頭,訓(xùn)練或比賽結(jié)束回到房間第一眼就能看見。
“它是泳池的顏色,樣子不太好看,但手感特別好,摸著軟綿綿的,特別減壓。它有點兒小齜牙,像我自己,每次笑的時候都有點兒齜牙。”說著,小姑娘又咯咯笑了起來,聲音清脆得仿佛迸起的水花。
“家里的事情不用操心。”女兒一戰(zhàn)成名,父親全文茂接過了獻花,卻婉拒了其他饋贈。他說的“女兒靠自己努力獲得的成績”道出了全家人的驕傲,而“都是要靠刻苦訓(xùn)練出來的”又彰顯了樸實淳厚的家風(fēng)。
忙于訓(xùn)練的全紅嬋沒有給家人買過什么禮物。她只在獲得奧運冠軍后的第一時間,給家里打電話報了喜。她打算像以前一樣,把金牌送給家人。
“獎牌是最好的禮物。”全家人一致的心聲,就是全紅嬋繼續(xù)攀登的動力支撐。
未來可期:不忘初心、追尋夢想的體壇新生代
全紅嬋紅遍神州乃至世界,不僅僅在于她令人驚嘆的跳水技術(shù),更是因為她的率真爛漫。
奪冠后怎么慶祝——“吃點好的,辣條!”
你覺得自己性格怎樣——“杏哥是誰?”
奪冠后被教練舉高高——“感覺有點疼!”
這是在她的年紀該有的樣子。能看出,在她的教練和“哥哥姐姐”當(dāng)中,她受到的寵愛與呵護,一點都不少。
在國家隊里年齡最小的全紅嬋,因為敢拼肯練,被哥哥姐姐們寵溺地稱為“紅姐”。訓(xùn)練之外的時光,她會跟隊里的小伙伴一起學(xué)文化課,聊開心的趣事,還有滑板、跳舞……
全紅嬋所呈現(xiàn)的,是中國運動健兒更加鮮明的時代面孔。東京奧運會期間,人們記住了戴著“小黃鴨”發(fā)卡“比心”的楊倩、“跑得最快的大學(xué)教授”蘇炳添、“姣傲女孩”鞏立姣……他們健康、陽光的形象,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的偶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