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慶檔”將至!多部佳作蓄勢待發(fā),人民網(wǎng)文娛部“文藝星開講”推出國慶檔特別策劃,邀請部分影片主創(chuàng)講述電影的幕后故事,為影市加速回暖注入新動能,助力電影行業(yè)全面復蘇。
定檔消息一出即登上熱搜第三,購票平臺上“想看”人次累計突破300萬……動畫電影《姜子牙》可謂“國慶檔”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前作“哪吒”珠玉在前,該片能否“一戰(zhàn)封神”?
帶著這些疑問,人民網(wǎng)文娛部專訪了《姜子牙》導演程騰和聯(lián)合導演、藝術總監(jiān)王昕。“每天睡前想的事情是《姜子牙》、做夢夢見《姜子牙》,醒來以后也在想《姜子牙》。”四年的制作周期,無論是畫面、還是故事,兩位導演都精益求精,“我們想做出大家沒見過的中國風;也希望看到這部電影的觀眾,可以獲得一次與自己對話的機會。”

《姜子牙》劇照
改編:“后傳”讓人物更新鮮
人民網(wǎng)文娛:在《姜子牙》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如何把握好改編的“度”?
程騰:《封神演義》原著其實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比如姜子牙,原著并沒有過多地交代他個人的情況,這就給了我們進一步探索和解讀的空間。在熟讀原著、了解基本概念之后,我們決定為原著做“后傳”——封神大戰(zhàn)在原著中是結尾,而在我們構建的故事里只是其中的一步。
王昕:作為創(chuàng)作者,我們要弄清楚觀眾接受什么,哪些東西必須保留,有這個前提,才知道該怎么做。動畫是充滿想象力的再創(chuàng)造,但并不意味著要把之前的形象推翻,而是要找到二者的平衡。
人民網(wǎng)文娛:與其他《封神演義》的影視改編作品相比,《姜子牙》在故事內(nèi)容和角色設計方面做了哪些創(chuàng)新?如何找到古代神話與當代觀眾之間的共情點?
程騰:我們對姜子牙的改編主要體現(xiàn)在個性和故事上。影片中,姜子牙是一個很像我們的凡人形象,作為一名仙界的“員工”,他在一步步做成一個“大案子”后本應聲名鵲起,卻因為犯錯被開除,在經(jīng)歷了巨大的認知失調(diào)之后,重新在社會中找到了自我。
影片有一句宣傳口號是“做自己的神”,這里的“神”指代的其實是生活中他人或外界對你的看法或期待,電影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觀眾,其實不需要去聽信這些,而應該找到自己、相信自己。在這一點上相信很多年輕觀眾能有所共鳴。

《姜子牙》劇照
人民網(wǎng)文娛:除姜子牙之外,還有哪些角色的改編值得期待?
程騰: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影片里申公豹這個角色,我們?nèi)サ袅嗽兴撑殃U教的情節(jié)。如果說影片中姜子牙對昆侖眾神產(chǎn)生了質(zhì)疑,那申公豹就是眾神的追隨者,希望師兄能回頭是岸,繼續(xù)當一個“好學生”。
王昕:我們對元始天尊進行了較大的改編,沒有將他塑造成一個類似如來的大佛形象,但他的氣質(zhì)仍然是符合大眾認知的,我認為在這個角色身上我們做到了大膽改編與遵循傳統(tǒng)之間的平衡,相信觀眾應該能接受。


 
          





